近年来,楚雄州把彝绣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围绕“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3大转变目标,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交织,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共融,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养活文化根脉,走好非遗传承路。楚雄州深入挖掘彝族传统文化精髓,在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非遗文化上下足功夫。大力扶持彝绣传承人,建立彝绣传承工坊。定期举办技艺培训、交流研讨会,以非遗传承“老带小,熟带新”的模式让彝绣技艺薪火相传,焕发新生。今年以来,共举办彝绣培训20期,培训绣娘1190余名,带订单培训5期,带动500名绣娘增收175万元。同时,定期举办刺绣技艺座谈会,支持鼓励各民族刺绣爱好者交流切磋刺绣技艺,共同传承、创新彝绣文化。截至目前,彝绣传承工坊已吸纳各民族绣娘达6400名,其中,彝族绣娘4500名,其他民族绣娘1900名。
激活创新源泉,走好产业发展路。楚雄州在彝绣保护传承基础上,汇聚多方力量,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开展彝绣产业创新发展研究。建立“校企联合”“校乡联合”发展平台,对接市内职业高中、楚雄技师学院、楚雄师范学院等教育资源,达成帮扶企业协议4个,引入艺术设计、视觉传媒等专业的高校师生资源,共同开发既保留彝族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彝绣产品。进行彝绣图案数字化采集和整理,建立彝绣图案数据库,创建彝绣图谱梳理传承脉络。目前,数据库已收录彝绣图案1100余种。采用“线下体验店+线上集合商城”模式,拓宽销售平台,线下通过现场创作展演、精品文创展示、刺绣体验、彝绣写真等形式活态展示彝绣魅力;线上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培养本土网红主播,让彝绣产品从彝乡走向全球。今年以来,楚雄市大过口乡彝花刺绣有限公司实现收入180多万元,其中线上渠道销售额110万元,线下渠道销售额70万元,利润率可达65%。带动200余名绣娘就业增收,其中,刺绣技艺最熟练的绣娘,每天收入可达160元,有效提振了绣娘们的发展信心。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栗子园社区“彝绣车间”为示范引领,在全市15个乡镇分批次建设打造彝绣基地,打造“一车间一坊一山一街一镇”的楚雄市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链,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户包企制度,对15个乡镇彝绣馆(车间)开展生产指导、政策解读,帮助绣娘们挖掘当地特色,创新盘活文化资源,形成“车间引领,荟萃精品”的产业集群效应。目前,全市有规模以上彝绣企业3家,产值达1万元以上的法人经营户36户,个体经营户13户。截至2023年,彝绣产值达4399.51万元,增加值431万元。
盘活彝绣名片,走好文旅融合路。去年以来,充分发挥彝绣名片效应,打造一系列以彝绣为主题的文旅活动。“遇见楚雄・彝绣阅读季”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各类彝绣、图书、文化文创企业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带动图书及彝绣文化市场销售额达210万元;火把节期间,“梦回千年・牵手时尚——指尖上的记忆”彝绣动态展暨彝绣沉浸式体验街区召集了60名技艺精湛的绣娘代表引导游客进行彝绣沉浸式体验,带动1200人参与;“巾帼好品・楚雄彝绣”2024年“年货节”直播活动向广大受众充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千年彝绣的独特魅力。围绕“楚雄彝绣”品牌,策划系列彝绣游、彝绣购、彝绣宴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与火把节重点节庆活动相结合,开设子午镇“红色+彝绣+诗歌”特色旅游线路。2024年国庆期间以彝绣为主题的文旅线路累计接待游客170多万人次。楚雄彝绣先后登上米兰时装周、巴黎国际博览会,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亮相世界舞台。2024年9月26日,楚雄彝绣亮相巴黎时装周,并同步在活动举办地及联合国教科文总部非遗展览上展播楚雄彝绣主题宣传片。10月2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绣美楚雄”楚雄第二届时装周在楚雄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彝绣产品交易中心(彝绣馆)启幕,举行18场品牌发布会专场秀,极致呈现东方美学与彝族非遗魅力。
用活政策保障,护航彝绣常青路。楚雄州高度重视彝绣产业健康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彝绣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政策保障和服务保障。2019年,楚雄州出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保护条例》,推动楚雄市彝绣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2024年8月,楚雄州人民政府出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彝绣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彝绣从业群体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