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通市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紧密结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抓谋划、促提升,以落实“四个融入”为抓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文明城市创建互融共创。
融入整体谋划。以全国文明城市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测评指标体系为导向,找准指标内容在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等方面契合点,积极探索文明创建与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工作模式,抓实谋划部署,制定昭通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务分解方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测评指标任务分解及部门工作任务清单》《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文明城市建设内容,同时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要测评要素,细化任务清单,纳入文明创建整体规划,开展节庆节点工作提示,加强统筹调度和工作部署,实现两项工作措施互促,信息互通,一体推进。
融入宣传教育。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流动博物馆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唱支山歌给党听”“节日感党恩·共话新时代”等系列活动。举办市级“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书法、摄影大赛、专题研究。借助各级宣传媒体加强宣传报道,在公园、火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立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景观小品,投放公益广告、宣传视频等。结合“乌蒙石榴红”系列宣讲,深入机关、社区、乡镇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政策法规、健康文明新风尚等知识宣传,多形式、宽领域构建起宣传矩阵,在全市各族群众广泛凝聚起“共护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的思想共识。
融入创建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十促”活动,不断提升创建内涵方式,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阵地拓展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阵地,在机关、企业、社区等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推进“五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推进致敬英烈、升国旗唱爱国歌曲、讲故事党课等工作,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喜迎二十大·共绘同心圆”等系列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开展全民阅读和文化传承活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测试、“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我来讲”,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城市社区、民族村寨送医送法挂钩帮扶。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昭通本地各民族节日深度融合,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在共庆节日中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在弘扬传统文化中促进民族团结。
融入典型培育。将文明建设内容纳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等申报命名内容,聚焦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良好风尚”开展民族团结、文明道德模范评选,创建一批全国和全省文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村镇、校园、家庭,涌现出王秋婷、铁飞燕、吴明德等全国和全省道德模范。昭通市2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威信县、镇雄县、彝良县先后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86个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3个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今年,2个集体和1名个人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通过榜样的力量,引领全市各族群众争做文明城市参与者、传播者,民族团结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