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发挥文学“助力器”作用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

来源:昭通市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4-11-22 17:33:11       【字体:大    中  

近年来,为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昭通市充分发挥文学“助力器”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人心、融入血液、注入灵魂,不断夯实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一是发挥文学艺术的宣传介绍作用,筑牢思想观念。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开展“袁滋摩崖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学创作大赛征文、昭通文学周、文学讲座、朗诵会,举办“石榴花开乌蒙山”书法美术摄影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寻美云南·寻美昭通”等活动,通过推动文学艺术创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昭通故事更好地宣传介绍到全国各地,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二是发挥学术研讨的深入解读作用,提升思想认识。通过组织开展“昭通市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学术研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昭通文学行动座谈会”等学术研讨会议,深入解读,全面营造探讨文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组织专家、学者、作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昭通文学行动”主题,扎实开展调研,深耕昭通文学,形成了《脱贫攻坚与民族融合的双重叙事:昭通文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索》等调研报告10篇,系统总结了昭通文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积极作用以及未来昭通文学创作的新方向,深化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是发挥精品文化的润物无声作用,夯实思想基础。以文学艺术为切入点,深入挖掘研究和阐释昭通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打造了一批优质民族文化产品,以舞台演艺、文化旅游等多种形式展示,建成一大批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长廊、教育馆、石榴红公园、石榴红大道等,创作推出《那年红军到扎西》《赓续扎西魂》《马嘶》《画春光》《肝胆记》等一批文化精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