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着力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逐步推动各民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聚焦空间互嵌,推动各民族共居共学。一是“嵌入式”安居。推进养老服务中心、老旧小区改造和口袋公园建设,加快提升城市功能,新城区开发有序推进,老城区基础设施加快完善,2023年改造老旧小区20个、928户,公租房分配入住率达93.4%,推动小区、楼群、楼栋、单元嵌入式居住,着力构建“互嵌式”生活空间。二是“嵌入式”融居。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城镇服务管理体系,促进其就业落户,落实“一站式”服务,在14个派出所设办证窗口。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园入学权益,为“农转城”和进城务工经商子女提供学习条件,做好“同城同教”,创造互嵌式社区环境,帮助流动人员更好融入社区生活。三是“嵌入式”暖居。联动辖区挂联单位、志愿服务队、爱心企业、辖区医院、小区物业等单位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对共建,针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提供暖心慰问、社会救助、上门代办、心理疏导等“一条龙”服务,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创造条件。推进文明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建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社区生活居住模式。
聚焦文化互嵌,推动各民族共通共融。一是打造多彩群众文化活动。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送万福进万家”“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等富含中华文化内涵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传承交流互鉴平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举办首届热带雨林文化旅游节,擦亮“渔”文化节、贡茶文化节、中老边民“国际老庚”大赶摆、曼龙勒雨林赶摆等活动品牌,以节庆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二是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进“枝繁干壮工程”,挖掘、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举办“遇见・非遗”民俗文化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进社区活动、“法治+非遗”宣传活动、非遗传承人进社区等活动,通过展演和互动体验,让社区居民近距离了解和感受非遗文化,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三是汲取中华民族文化力量。实施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建成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主题公园、主题街道、主题长廊。收集整理本土民族民间文化,突出少数民族特色,创作傣族舞蹈《竹林深处》《陶灵》、彝族舞蹈《春满茶山》、花灯《说家乡》、小品《虚惊一场》等31个主题文艺作品,以“南腊河·星光夜市”为主阵地,以“月月有节庆 周周有活动”为抓手,增强各民族文化自信,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聚焦经济互嵌,推动各民族共建共享。一是搭建就业平台。以促进各族群众就业创业为导向,先后研究制定一系列稳就业、促增收政策措施,为群众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支撑,多措并举搭建就业平台。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286人,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79472人,累计转移就业70301人,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16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41万元,带动就业427人。二是强化劳务对接。组建新型劳务公司,“组织化”把零散务工人员和企业用工需求有效对接起来,实施勐腊“无忧就业”幸福里社区项目,着力打造“社区带动——村寨拓展——村小组辐射”的“1+2+N”框架模式,通过在“社区”内设立勐腊县勐捧镇无忧零工市场、勐腊县外籍务工人员服务站,将就业服务延伸至一线,辐射带动勐捧镇8个行政村、11个社区5.5万余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三是优化就业服务。为企业招人、为群众谋岗,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沪滇劳务协作等现场招聘会,进村入户开展岗位推介服务。今年上半年,帮助企业发布招聘信息47期,收集岗位信息508个,举办现场招聘会10场,岗位推介会44场次,组织输送农村劳动力到上海市松江区务工39人,为各族群众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聚焦社会互嵌,推动各民族共事共乐。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以红色文化浸润,强化服务续航,关注民生福祉。把党组织触角延伸到每个地方,激发党群活力,持续用好志愿者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资源,采取党建引领“先锋”“民族”“爱心”“文明”“和谐”5大工作服务举措,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各民族参与的文艺队,拉近各民族群众距离,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用真心、爱心、热心服务社区各民族群众。二是延伸普法宣传触角。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多元融合”转变,以法治宣传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等特殊时间节点,积极组织开展普法知识讲座、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群众法治意识。依托“专兼职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专项普法工作队力量,全覆盖下沉村(社区)一线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并将其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重要平台,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三是提升基层治理成效。建立“红、黄、绿”3色管控网格体系,划定73个治安状况较差、三类案件多发、重点人员集中的红色“重点网格”,划定156个治安隐患多、家庭矛盾多、邻里纠纷多、重点人员较为集中但可防可控的黄色“关注网格”,划定1522个治安状况较好、矛盾纠纷较少的绿色“常态网格”,推动基层治理精准细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促进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聚焦心理互嵌,牢固树立“四个与共”。一是深化宣传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实现心理互嵌。建立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法规作为学习宣传培训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各族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二是注重传统文化浸润。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风化雨、成风化俗的优势,开展“成就展”“喜迎党的二十大·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主题宣传,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主题绘画、书法、摄影、演讲比赛,精心组织举办国庆节、春节、泼水节等节庆活动,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台戏。三是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举办“无忧勐腊石榴红”民族团结进步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晚会、主题演讲比赛,开展“民族同心 知识筑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上知识竞答等活动,生动展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精神风貌和勐腊民族团结进步成果,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勐腊故事,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形成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