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靖市马龙区鸡头村街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探索阵地、文化、服务、治理“四联互嵌”新模式,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阵地联用”,民族团结进步升温度。以“功能叠加便民化,暖心服务零距离”为目标,充分整合资源、规范功能区域,把原有的隔离式服务柜台升级打造为开放式的服务柜台,整合原有的9个服务窗口为现在的7个服务窗口,新增群众等待休息区,政务服务“多窗变一窗”,社会事务办、党群服务中心等“微阵地”成为释民惑、解民忧、暖民心的“根据地”,真正做到进驻事项无差别办理、群众无差别服务,打通了服务各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凝聚起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强大合力。
“文化联建”,民族团结进步增厚度。围绕“文化联建融合,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依托红一军团指挥部驻地旧址组建“石榴籽”讲师团,讲好红军长征两次过马龙与各族群众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累计提供宣传讲解750余场(次),服务人数10000余人。举办花山节、火把节等节会活动,让民族文化“活”起来,既满足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人人争当“石榴籽”、处处盛开“团结花”的浓厚氛围。
“服务联享”,民族团结进步提速度。推行街道“433”和社区“111”清单式服务,街道围绕“4件民生实事”“3项重点行动”和“3个重点项目”,各社区分别明确“1件民生实事”“1项重点行动”和“1个重点项目”推动服务提质增效。创新打造“流动服务窗口”,通过发放便民服务卡、爱心服务送上门等形式,为辖区内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少数民族老人提供帮办代办医疗保险参保业务。街道、社区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与辖区内各族困难群众、空巢老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提供就业、医疗、教育等帮扶服务200余次,有效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治理联抓”,民族团结进步显力度。充分发挥各族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完善治理体系为重点,以提升治理能力为根本,推动民族事务网格化管理。邀请少数民族党员、有威望的长者、社区干部担任专职网格员,积极收集社情民意,动态了解各族群众诉求,充分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采取矛盾纠纷联动调解、法治及民族政策宣讲等方式,为辖区各族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政策解读等服务100余次,搭建起了街道、社区和各族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