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双柏县做好“六篇文章”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

来源:双柏县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4-12-12 17:30:13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楚雄州双柏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作好理论学习、典型引路、文化交流、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生态保护“六篇文章”,着力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

做好理论学习的“根基文章”。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党委(党组)集中学习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举办各类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研讨班15期5369人次,“万名党员进党校”25期8953人次。成立双柏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军(警)营、宗教场所等开展宣讲550场次。用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形式和语言宣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凝聚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思想共识,汇聚民族团结进步力量。

做好典型引路的“示范文章”。用好典型引路法,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一核两轴三园四线五基地”“12345”的工作思路,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示范学校、示范社区、示范村、示范景区、示范园区、教育基地,加强与友邻州(市)县签订创建联盟协议,推动创建工作跨区域、跨行业、全方位全领域开展。大麦地镇等30个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李方村等4个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洒冲点村等5个村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70家单位被命名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28家单位被命名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做好文化交流的“融情文章”。举全县之力办好中国双柏虎文化节,每年根据各地少数民族群众的需求,精心举办好彝族火把节、农民丰收节等12个民族节日,实现乡乡有民族节庆,村村有文艺队伍的蓬勃态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体育活动,打造了深受群众欢迎、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的节会文化品牌。每四年举办一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先后举办了“石榴红杯”全国陀螺队邀请赛、查姆杯国际羽毛球邀请赛、“云菌清珠”杯气排球邀请赛、越野摩托车邀请赛等6次,为各民族群众搭建起交流与融合的桥梁。各民族交往更加密切,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开放,情感上更加亲近,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做好产业发展的“牵引文章”。深入实施《加快推动生态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以粮烟茶等为重点的“10+N”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8个乡(镇)“一乡一特”和16个特色精品园建设加快推进。深入实施《加快推动中彝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累计种植中药材30多万亩,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中彝医药产业每年综合产值达50多亿元。实施绿色工业强县战略,8个光伏项目实现投产并网,并网规模达65.1万千瓦,完成屋顶分布式光伏安装并网12.2MW,规划风电场9个43.5万千瓦。阳弘圣女果果脯生产线建设项目、森美达樟叶油生产线项目、南寅科技天然生物碱提取产业化建设项目、永生花生产线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妥甸酱油产业提质增效项目、森美达林业资源深加工生产线数智化技术改造升级项目扎实推进。依托“中国虎文化之乡”“中国绿孔雀之乡”两大品牌,做精文化旅游产业。

做好改善民生的“保障文章”。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防返贫监测帮扶经验在全省交流,联农带农利益联结“双绑”实现全覆盖,持续拓展上海嘉定区、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帮扶成效,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7902元。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全州排名第2位,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连续3年保持全州前列,首届“向南创新实验班”组建开班,一本上线率同比增长33%,职高毕业生就业率达98%。县中医院(县域医疗医学中心)、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及智慧医疗项目启动建设,县域内医疗设备配置得到加强。巩固国家卫生县通过省级复核,健康县城建设工作被评为全省30个工作突出县之一。残疾人托养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城乡低保、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做好生态保护的“和谐文章”。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加大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力度。连续6年被省委、省政府考评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先进县,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河(湖)长制和水资源管理工作连续7年考核为州级优秀等次,省级“全面深化落实林长制试点县”创建成功,建成全国首个绿孔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境内原生绿孔雀数量增加至360多只。绿美双柏加快建设。新增植树量4.37万株,增加绿化面积915亩。创建省级绿美标杆5个,创建国家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64个,被命名为“全省森林县城”,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篇章。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