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努力、勇敢前行,大力传承和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为谱写新时代楚雄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贡献力量。
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的深刻内涵及其深远意义。1951年,普洱的各民族代表通过歃血盟誓,立下了民族团结誓词碑,以此庄严宣誓团结一致、紧跟中国共产党。这一行动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云南边疆地区各民族开启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不仅为传承和发扬民族团结精神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强调了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对推动边疆地区繁荣发展、激励各族人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通过设置文化宣传栏和永久性标语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启动仪式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在教育领域,贯穿全过程推进相关教育内容落实,党校精心设计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专题课程,中小学充分利用《中华民族大家庭》等教材,确保进行不少于12课时的民族团结专题教育。高中阶段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在高等教育阶段,积极推动师生深入学习和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引领作用,为进一步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多管齐下。首先,切实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社会结构的深度融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结合。其次,大力实施就业支持政策,加强对民族贸易与民族用品的管理,完善民贸企业的认定与申报工作。同时,积极探索民族手工业的融合创新试点,推动相关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此外,民族地区加强科技赋能,着力提升教育水平,通过支持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具体举措包括协助举办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班,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落实楚雄民族中学与武定民族中学的学生生活补助政策。在此基础上,加快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帮助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打造升级版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示范性建设为抓手,培育多样化、特色鲜明的典型案例,并充分发挥其标杆引领作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向更高水平迈进。持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通过创建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及示范家庭,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民族村寨旅游提升项目实施,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示范村,完善旅游公共设施,深化公共文化与旅游服务的有机结合。此外,通过“润土培根”工程,强化基层治理和宗教事务管理,排查并解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隐患,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违法行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等多维度融合,实施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支持与东中部地区及省内其他州(市)之间的双向就业和创业政策,进一步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在此基础上,积极适应人口流动和融合的趋势,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拓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域,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基础,并扩大交往范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