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州大理市双廊镇以文化艺术加速旅游转型升级,拓展文化旅游空间,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全力推动艺术小镇和“艺术家第二居所”建设,打造“旅居云南”双廊新样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合理布局,提升建管服水平。打造伙山步道、木香坪营地建设及沿途观景平台,实现“水边资源”和“山上资源”互动发展、“山上山下”山水相依融合发展。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现有的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室内展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盘活古戏台、魁星阁等文化资源,为艺术人才、文艺爱好者提供文化学习、艺术创作、产品展示平台,并在周边建设会议室等配套服务设施。实施北游客服务中心、双廊艺术中心、核心景区旅游价值及形象提升等项目。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行小镇管理街长制、巷道包保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景区管理格局。依托“一中心+N应用模式”,建成双廊智慧化指挥中心,接入安防摄像头、智慧停车场、智慧消防等13个智慧化应用系统,实现在线调度和智慧化动态管理。强化住宿接待设施,为艺术家引入提供中长期居住条件和创作空间,目前,全镇现有融合观光、度假、休闲、康养、文化创作等多种类型的民宿677家、房间4641间、床位8047个。
政府主导,健全人才引进体系。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制定《大理双廊艺术小镇艺术人才引进实施意见(试行)》,坚持“以用为本、服务发展”的原则,择优引入、公平对待、科学评价、规范考核、动态退出,确保引入艺术人才的质量。在杨丽萍、张杨、沈见华、八旬、赵青等一批在地艺术家的带动下,引入了萨顶顶、胡军等各领域艺术人才,搭建起艺术展示和交流空间,打造双廊文化艺术品牌。
名家带头,营造文化艺术氛围。各领域艺术人才在双廊成立“太阳宫艺术空间”“白族农民画社”等工作室,培植培育舞蹈、音乐、建筑、影视、白族农民画等艺术业态,全力推进双廊艺术馆、伙山美术馆等艺术展示和交流空间建设,打造双廊文化艺术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全力打造“造船世家”“绣缘坊”等非遗空间,推动白族民居彩绘、白族造船技艺、白族刺绣、木雕制作技艺、白族调等非遗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依托春节、火把节等节假日,开展写春联、接本主、白族歌舞表演、洞经音乐会、白族农民画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将民族特色与现代艺术相融合,推出民族服饰、白族农民画、明信片、工艺品等彰显大理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经营户开展多样化的民间艺术活动,全民参与艺术氛围营造,部分文化主题民宿常态化开展白族三道茶体验、甲马制作、音乐会、画展等艺术文化活动,促进现有业态和文化艺术相融合,增强游客体验感。
融合赋能,增强品牌影响力。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文旅融合产业体系,品牌形象逐步树立,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国家非遗旅游小镇、中国民俗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等,吸引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或创作人才到双廊进行文艺创作、文艺汇演。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在业态丰富、特色彰显、服务优化和品质提升上下功夫,让越来越多的游客从“头回客”到“回头客”再到“常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