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州以“四化”措施引导各族青少年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的促进者、实践者、守护者,有效推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是课程个性化,推动“筑基”工程走深走实。结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成长地域的青少年群体特点,完善教育、培训、实践三个平台,分级分类抓好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全州大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实现课程融入全覆盖。全力推动全州各族青少年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利用“三会两制一课”、主题队课(会)、“开学第一课”等团队活动,在全州各级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广泛开展“记党心,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爱国主义学习教育、“贯彻党的二十大 争做好队员”“红领巾爱学习”和《石榴籽一家亲》网上主题团课、队课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小小石榴籽”“我与民族团结月”“中华民族一家亲,童心共筑中国梦”等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班队会,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是形式多样化,提升宣教活动吸引力。成立“民族团结”青少年宣讲队,开展“民族团结故事我来讲”大讲坛,培养一批民族团结“示范员”“小使者”和“宣讲员”,积极动员青年干部用“五用”举措宣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和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和民族政策,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携手共筑中国梦”活动,让各族青少年在主题活动实践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打造“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示范点,辐射带动辖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等各类学校,组织各族青少年广泛开展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团、队日活动、“手拉手”结对交流、社会志愿服务交流活动等,让各族青少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石榴花开成长路”、线上同唱一首歌等交流活动,积极开展青少年民族体育运动表演、民族传统歌曲大赛、传统美食节、绘画比赛、歌舞晚会等,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交流常态化,增进各族青少年情感共鸣。扎实开展各族青少年跨区域交流,以“石榴籽籽心连心 相识相知一家亲”为主题,组织400余名各族青少年到北京、上海、杭州、昆明等地开展团结进步同心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沪滇携手促振兴看上海、少数民族参观团等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在交流体验和融情实践中进一步认知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厚植爱边守边护边的家国情怀。在实践中深化各族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解与认同,加深各民族青少年之间的民族情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是平台多元化,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以青年创业、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青年社会组织为载体,举办青年联谊交流活动。组织返乡大学生和邀请“五老”志愿者到学校、村、社区开展民族政策宣讲,青年大学生和老前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特长宣讲民族政策、讲述民族团结故事、表演民族歌舞,深受青少年欢迎。高校、中小学成立民族文化社团,在学校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讲。在团的主题教育、青年交友、志愿服务等活动中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工作,引导各族青少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利用青少年儿童之家等阵地,广泛开展中华文化传播活动,相继开展葫芦丝大课堂、傣族剪纸大课堂、绘画大课堂。积极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关爱乡村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开展自护教育、课业辅导、手工制作、民族文化传承,游戏互动等服务,开阔孩子视野、培养审美观念、预防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等,引导各族青少年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宣传者、践行者。
四是内容生动化,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感可触。各级团组织依托团属新媒体,围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文化教育,文化传承,广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青少年抓起”的理念,以夏令营为平台、以课堂教育为载体,深化各族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开展以“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夏(冬)令营、公益课堂等“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将课内与课外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形成“周末小课堂+假期课堂+日常教学+夏(冬)令营”“四位一体”的宣传教育模式,为各族青年提供教育引领、兴趣培养、资源共享、交流交友的平台。组织大榕树青年讲师团、红领巾讲解员到农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普法强基,送法进校园”等专题讲座进校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青少年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