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溪市新平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机制+常态化创建”模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政治领导创建模式。构建联创共建工作格局,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四套班子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创工作机制。构建学习教育工作格局,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课教育提纲和党校、行政学院、各级各类培训的必修课程,融入主题党日内容,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在全县范围内加强思想引领,凝聚思想共识,增强各级各部门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构建高位推进工作格局,制定出台《新平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新平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二是完善机制体系创建模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出台《新平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家庭)退出工作机制》,加强对示范单位(家庭)进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已命名示范单位(家庭)的常态化检查和指导,形成“能进能出”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全面落实“两个纳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全县目标任务综合考评重要内容、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纳入统一战线工作述职重要内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始终把党的民族工作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建立健全任务派单、专项督查、分析研判、双向调度等工作机制,有力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落地落实。
三是打造平台创新创建模式。打造宣教平台,积极创新宣传方式、活化宣传载体、延伸宣传途径,实现线上线下宣传教育同频共振。组建新平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依托“双万”培训、党校教育、“三会一课”等载体常态化开展分众化宣传教育;在社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站,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感悟民族团结进步事实,激发民族团结进步力量,构建面向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新路径;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主题公园、主题广场,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标语标志标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做好群众宣传;采取户外电子屏播放,主题活动冠名,电视开机画面加载,短消息、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推送等形式,扩大面向社会层面的宣传教育;积极与各主流媒体合作,打造多平台联动的全媒体宣传模式,不断提升对外宣传的影响力。打造“三交”平台,常态化举办花街节、赏花节、沐浴节、火把节、花腰傣服饰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促进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合、大团结,把旅游打造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联合群团组织定期举办“石榴籽一家亲·各族青少年交流夏令营”等活动,依托社会组织、团体协会常态化开展跨州、市、县区域青少年交流活动,构建各族青少年交流新平台;广泛开展“百日行动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建立“定向招聘、定向培训、定向输出、定向服务”体制机制,推动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规模化转移就业,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构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新平台。打造“联盟”平台,不断深化拓展牵头组建的全国第一个“行政接边地区七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内涵,打造富有新平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带”“示范矩阵”。牵头组建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建立“产业共谋、文化共融、互嵌发展”盟约,形成跨区域互嵌式发展的体制机制;组建新平县互嵌式发展社区大联盟,引领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生产生活结构和社区环境;组建新平、峨山、元江3县民族学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盟,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逐步向社会组织延伸拓展。打造文创平台,深入实施文艺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程,推进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打造“同饮一江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作品,编撰民族团结进步歌曲、视频、小品等,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会演活动,在推进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是高位统筹全域创建模式。以“九+N进”为载体,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创新创建方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重点行业、窗口单位、社会组织、经济实体等延伸拓展、提质扩面,推进全域创建,全民参与创建。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商会、进服务行业工作,打造杨武商会、戛洒外滩豪生酒店、花腰田间民俗文化村等全新示范点,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覆盖更广领域。加快示范引领建设,在各行各业各领域打造民族团结进示范点,以点串线成面,引领全域创建走深走实。打造形成“扬武—县城—戛洒、扬武—县城—漠沙和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民族团结示范走廊和沿线20余个示范点,提炼形成“美丽曼哈、幸福新寨、花开锦秀、团结苗圃、花腰田间、励志橙承、惠民医共体”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典型案例,通过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全面开花的创建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