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的全方位互嵌,多措并举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让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幸福生活,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各族群众空间互嵌。全力推动《楚雄州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深入实施,制定印发《楚雄州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培优年行动方案》,列出楚雄州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培优年重点任务清单,全面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暖心”措施29条,表彰年度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营主体倍增50家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在州级主要媒体开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跨越发展》专栏,刊发相关新闻稿件、公益广告,主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和“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2023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全省第一,营商环境综合考核全省第三,净增经营主体7.9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52.2%。
培树共享符号,促进各族群众文化互嵌。以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为抓手,引导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充分挖掘运用万家坝铜鼓、元谋人遗址等楚雄各民族交往的考古实物和文化遗存,制定《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文化条例》、出台《楚雄州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扶持和奖补办法(试行)》37条“硬核”措施,打造《云绣彝裳》《古薇噜》《彝乡之恋》等民族文化演艺精品和彝族火把节、丝路云裳民族赛装文化节、中国原生民歌节等文化节庆品牌,建立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771项,禄丰市黑井镇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姚县石羊镇、姚安县光禄镇被命名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歌舞剧《火把节》入选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项目,促进各民族在系统化、立体化的文化共享与精神共通中实现相互嵌入。
做实招商引资,促进各族群众经济互嵌。把实现经济互嵌作为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统筹联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东西部协作等,持续深化与上海嘉定区交流合作,建成沪滇协作产业园9个,形成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商贸物流业、新兴服务业成为三大支柱产业,绿色硅、绿色钛产业形成集聚发展新优势。2023年,基金招商引进吉利科技、鑫联科技等头部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户。落实“一把手”招商,京东、海亮等世界500强企业成功落地,实际利用外资1663万美元;“科技入楚”签约资金346.3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4.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户。招商项目签约落地率、入库率均居全省第一。
健全协作机制,促进各族群众社会互嵌。主动顺应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在实现社会互嵌上持续着力,不断夯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场域、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范围,加强与上海嘉定区就业促进中心的深度合作,探索建立楚雄—红河—玉溪—丽江、楚雄—大理—攀枝花—凉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全国13省(区、市)23个州(市)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区域协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城市民族工作联动协作机制,促进各族群众在城乡和区域之间更大规模的双向流动。
强化宣传教育,促进各族群众心理互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实现心理互嵌。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风化雨、成风化俗的优势,编印《楚雄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手册》《百花齐放—楚雄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材料汇编》等,建立《筑梦楚雄》创建工作专题网站,开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成就展”“喜迎党的二十大·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主题宣传,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主题绘画、书法、摄影、演讲比赛,精心组织举办建党节、国庆节、春节、火把节、赛装节等节庆活动,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台戏。融汇多方元素打造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建设了一批主题教育基地、主题公园、主题街道、主题长廊。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牢“四个与共”理念、强化“五个认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