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绿春县半坡乡持续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来源:红河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4-09-25 16:51:36       【字体:大    中  

近年来,红河州绿春县半坡乡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创造条件,创新方法,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持续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各层面、各领域相互嵌入,有形有效有力地促进了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深化空间“互嵌”,实现共建共居共生。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促进各民族群众在居住空间上融合,实现共建共居共生。一是打造精神家园。学习实践“千万工程”经验,依托“万吨水泥进农村”项目,广泛调动各族群众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为着力点,将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融合推动,针对群众提出“空地利用率低、停车难、家禽无序养殖、污水乱流”等问题,通过拆违治乱、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公共区域改建“小花园”“小菜园”,在村庄、道路增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氛围营造宣传标语,在提升亮化人居环境同时,也引导各族群众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是开展“一站式”便民服务。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便民服务站8个,全面推进“一网办、一次办、就近办、帮您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各族群众的满意度。创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人大代表之家”“妇女之家”等服务阵地,通过各群体功能阵地,动员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空间保障。

促进文化“互嵌”,实现互联互通互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一是思想引领聚合力。以党委“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万名党员进党校等为载体,向党员干部普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规8次。依托乡党校讲师团、党员志愿团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14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在各村(社区)设立宣传牌、宣传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60余条,常态化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二是文化认同聚民心。以春节、元旦、建党节等节点为契机,举办文艺演出4场,引领各族群众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同过一个节。充分发挥全乡65支志愿服务队作用,到各村(社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关爱妇幼、志愿助农、政策宣传等集中式的志愿活动120余次,促进各族群众团结互助。各村(社区)纷纷以“民族团结书香悦读”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各族群众在传统文化体验交流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发展经济“互嵌”,实现共利共赢共享。坚持把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载体,千方百计拓宽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让各族群众共创共享美好幸福生活。一是发展产业促增收。采取“党组织+实训基地+企业+农户”模式,不断推进橡胶产业提质增效;探索建立“党组织+农户+合作社+产业+实训基地+电商”模式,围绕林下经济,大力发展玫瑰花、蜜蜂、竹笋等特色产业助力经济发展。二是提供就业服务。各村(社区)常态化为辖区居民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组织就业招聘、发布就业信息、加强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等基本就业服务。今年以来,为各族困难群众提供公益性岗位130个,发布就业线上招聘信息3期,组织群众参加线下招聘会1次,为群众提供就业咨询55人次,组织参加就业技能培训1期,受益人口30余人,做到了辖区劳动力人口求职有门路、上岗有技能,各民族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

推动社会“互嵌”,实现互帮互助互爱。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基层治理,构建各民族互帮互助互爱的民族团结新图景。一是推进群众自治。充分发挥各族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逐步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治理格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文明家庭和文明村民的评选标准,净化村内稳定环境,促进优良家风、新型民风的形成。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二是多方联动破解难题。建立“周五赶集接访日”制度,党政班子轮流“坐班”,面对面开展现场宣传、释疑解答。通过群众“点单”、政府“派单”、调解员“接单”的服务模式,集中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弱势群体帮扶等活动。深化“122+4”防控模式,全面推进兴边富民强边固防,边境安全、社会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三是精准服务特殊群体。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一残一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对全乡摸排出的8名事实孤儿,18名困难老人,14名困境儿童实行乡领导包联制,班子成员为孩子提供持续的个性化帮扶,在物质上帮助,思想上呵护,使其健康成长。截至目前,累计走访280人次。慰问残困群众50余人次,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增进心理“互嵌”,实现交往交流交融。打牢打实“邻里亲情”牌,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树牢“五个认同”“四个与共”理念,铸牢“四个与共”的共同体意识。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边境线界碑、爱国守边教育基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阵地,以红色资源作为开展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开展现场教学、观看红色电影,深化党史、新中国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进一步厚植全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二是倡导移风易俗。通过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示范,引导群众婚丧喜庆事宜主动简办,破除迷信思想,摒弃陈规陋习。今年以来,党员带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8次,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1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劝导红白事简办6起。三是强化文明乡风培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树立邻里团结、家庭和美、互帮互助的行为准则,真正拉近各族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