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文山州富宁县结合“幸福里”社区建设,将归朝镇恩泽源“幸福里”小区打造成为富宁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构建了“用工企业+劳务平台+务工人员”的利益共同体,有效解决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全县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共同过上幸福生活。
建好“幸福里”,着力破解企业“用工难”,搭建“管家式”劳务平台,构建“用工企业+劳务平台+务工人员”利益共同体。富宁县境内甘蔗、八角、油茶等特色林果产业发达,用工的阶段性、脉冲式特点突出,针对种植企业、加工企业长期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当地劳动力又普遍面临工作难找、岗位不稳定的困境,富宁县想企业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由归朝镇政府搭建平台,村集体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合作运营,推动“党建+就业”融合,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促进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农民就业增收良性循环。搭建集求职登记、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多样化服务于一体的“幸福里”劳务用工平台,通过主动靠前服务,对辖区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全面开展用工需求摸排,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台账,同时依托富宁县零工市场等平台开展县域内剩余劳动力摸排并建立务工人员信息库。除定期为县域内剩余劳动力提供用工信息外,还根据企业需求上门提供“管家式”“订单式”用工保障,既破解企业招工难、农村劳动力务工难“两难”问题,探索走出一条助企纾困促发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已有20余家企业与恩泽源“幸福里”社区签订用工意向合同。短短几个月建设营运,就吸纳产业工人800余人,其中吸引返乡人员就业200余人,脱贫劳动力150人,累计为企业和合作社基地提供用工1000余人次。
走好“幸福路”,着力破解引人“留人难”,营造各族群众“一家亲”浓厚氛围用工环境。“招到人”只是第一步,“留住人”才是关键。富宁县在搭建新型劳务用工平台的基础上,当好生活小管家,创新营造家庭式用工环境,让就地就近就业无后顾之忧。积极营造小区各族群众互嵌式生产生活的环境和氛围,通过盘活国有集体资产,累计投入200余万元配套建设食堂、洗浴室、洗衣房、文体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免费提供吃住行一体、工作生活学习兼顾的综合保障,统一购买工伤保险,打造“拎包入住、送餐到岗、餐后上工”的务工环境。同时,配备“少年儿童之家”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开展“一老一小”关心关爱服务活动,管理人员负责照看务工人员的老人和小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开展熟带生、老带新等结对帮带活动,促进务工人员交流交往,推动形成技术上相互交流、工作上相互帮带、生活上相互关心,情感上相互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心灵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共筑“幸福家”,着力破解增收“养家难”,培养技术型产业工人和高素质务工群体。管理升级,培训助力“幸福里”走稳走远。为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和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和思想素质,由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制定方案,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科协等县级部门对恩泽源“幸福里”产业工人、农民工进行培训,利用人社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一系列实用知识、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期,180人参加培训。同时统战、民宗、司法、文明办等县级部门深入恩泽源“幸福里”小区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家庭美德、移风易俗教育等宣传教育,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懂法律、讲团结的乡村振兴接力手,将务工“游击队”变为“正规军”。
富宁县让不同民族、不同乡镇的群众在恩泽源“幸福里”小区共居、共学、共事、共生、共乐,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双赢的良性循环,成为各民族团结和睦、互嵌交融、守望相助的生动缩影。各族群众留得住、能融入、得发展的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幸福家园正在恩泽源“幸福里”小区一步步变为现实,收入有保证、生活有保障、精神有依靠、未来有奔头,走出了一条各民族共同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