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绿春:发挥三大作用 谱写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新篇章

来源:绿春县委统战部       2024-03-07 09:29:37       【字体: 大    中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充分发挥项目、群众、党建三大作用,投入2.58亿元,实施561个项目,全面完成48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云端二甫·幸福边关”“雄关堡垒·梅尼新寨”“幸福边寨·生态杯倮”等一批美丽村寨展现兴边富民新画卷。

发挥“项目为王”作用 推动边境幸福村建设见行见效

绿春县充分认识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是展示好国门形象的重要载体,及时组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指挥长”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指挥部,组织县、乡干部赴临沧市、文山州学习借鉴“沧源佤乡”经验和“麻栗坡”典型。发挥上海长宁区、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省政协办公厅等帮扶资源优势,在规划、项目、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得到大力支持。坚持每月工作调度和现场督导,组织动员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落实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三个工作法”,推动工作力量向一线下沉、工作作风在一线锤炼、工作成效在一线检验,和群众共同谋划编制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方案,做到“一村一方案”和“一村一特色”,确保组织领导、项目谋划、项目入库、项目评审、资金统筹等全要素保障到位。统筹到位资金25844.58万元,已通过省级第三方实地评估,实现了6大任务19项考核指标体系全部达标,打造了一批可看、可学、可比的边境幸福村典型。其中,拉祜寨演绎了边境“直过民族”从原始部落到现代文明“千年跨越”的传奇故事。2023年3月,拉祜寨“一步跨千年”的脱贫实践入选“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国际论坛”典型案例。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发动全民参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有力有效

绿春县全面发动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丽家园,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项目建设现场,村里的青壮年男性拿着撬杠挖石头、骑着三轮摩托拉材料,妇女们顶着酷暑,拿着簸箕、背着背篓拌水泥、扛沙灰的画面随处可见。党员群众主动腾退建设用地95.6亩,自行拆除私搭乱建猪厩、烤房、柴棚等700余处,群众就地务工32550余人次,投工投劳5090余人次。如,梅尼新寨90余户无偿让出了包括住宅、柴棚、菜地、猪厩等30亩土地支持村庄建设,村内道路硬化、便民停车场、文化广场等公益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绿春县以“收信人”的态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各族群众身在边疆、心向中央,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又如,二甫新村共有150户624人,其中哈尼族有117户,拉祜族33户,两个民族的群众一起积极投身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展现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民族团结进步新面貌。2023年,二甫村入选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精品村。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党群互动提升现代化边疆治理能力新水平

绿春县推广运用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大头拉祜寨“党建引领+支部进村+先锋上阵”典型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党群互动,全面加强边境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党支部、选好带头人、育好先锋队,旗帜前移、阵地前移,先后派出10批800多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镇守边关,边境村庄白天党旗飘扬、晚上星火照耀。同时,健全以党员为中心户的联防联控网络体系,向24个抵边自然村选派强边固防第一书记,选派16名党员干部任抵边联防所所长,144名机关干部到沿边行政村开展强边固防工作,联动4556名村干部和村组群众网格长开展日查夜巡及卡点值守,完善“四级包保、十户联动”机制,落实“一牌三卡四清单”,群众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构筑起“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铜墙铁壁,扎实顺利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2023年,平河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