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从首都北京到西南边陲阿佤山,这封回信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情牵挂。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为佤山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2021年11月,云南省全面启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随着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在临沧290.791公里的边境线上,沧源、镇康、耿马3个边境县的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国家认同感越来越强,共同谱写着边境地区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篇章。
3年来,临沧市各族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扣“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使命担当,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点石成金 奏响美丽家园最强音
盛夏的沧源县糯良乡班考村班鸽自然村,峡谷蜿蜒,稻浪翻滚,佤族特色民居与峡谷风光相得益彰,周边天坑、崖画、董棕林等景观别具一格,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班鸽村党支部书记李江龙说。过去,班鸽村村民依靠种植业,收入来源单一。2021年,班鸽村配合区域建设发展旅游产业,为当地老百姓开启“土地租金+劳动报酬+岗位工资+经营收入”4项保障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以前从没想过我能开起农家乐,成为小老板。”村民钟艾老说。几年间,班鸽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大幅提高,2023年达到1.4万元。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临沧各族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脚步不断加快。
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中国双江冰岛茶荟”直播间里,助农直播接连不断地播出。近年来,双江积极借助新时代互联网媒介实践“三茶统筹”发展。2023年,临沧茶叶产量17.2万吨,综合产值350亿元,茶农深切感受到了茶产业发展带来的获得感。
永德县临沧坚果种植区科学划分“责任林”,镇康县以无人机为坚果丰产保驾护航,让每一颗坚果都能得到“精心照料”。截至2023年底,临沧市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达262.77万亩、综合产值59.39亿元,彰显了临沧资源经济蕴含的强大活力。
凤庆产业园区立足茶叶、核桃产业资源优势,建成2个特色产业“园中园”,为产业集群发展添动力;云县工业园区积极推进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项目落户,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目前,临沧高新区成功申报11家云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家云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成为临沧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找准定位,临沧借助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地缘优势,努力建设成为云南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的重要门户。
2021年以来,临沧推进建设由清水河口岸出境,经缅甸进入印度洋的海公铁联运国际物流新通道,先后开通“成都—临沧—仰光—印度洋”“重庆—临沧—缅甸”等多条海公铁联运国际线路,实现从清水河口岸到仰光港、成都均72小时到达的物流布局形态,使临沧融入国际国内物流网络,为口岸经济增添了活力。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高新技术企业经营态势良好,“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三大经济齐头并进,临沧积极建设佤山人民的幸福家园。
凝心聚力 谱写民族团结同心曲
12个世居民族、9个跨境少数民族、6个“直过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22%,临沧是一个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
临沧各民族始终团结一心、矢志不渝跟党走。1953年、1956年,沧源县班老乡人民两次给毛主席、周总理写信,表达了回归祖国的热忱之情。1960年,班老回到祖国怀抱,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乡镇。
2023年1月,临沧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呈现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目前,临沧市累计有600个单位被命名为国家、省、市三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19个模范集体和953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奖励,民族团结之花在佤山绚丽绽放。
“我们村有德昂族、苗族、汉族等13个民族,不同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镇康县南伞镇白岩村德昂族文化传习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穆文申说。
白岩村辖区国境线长3.4公里,是一个抵边、混居、多元的村寨。村陀螺场和泼水广场陆续建成,群众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彼此关系也更为亲密。
“没有什么矛盾是一场陀螺赛不能解决的。”穆文申说,村民间若产生矛盾纠纷,就组织一场陀螺比赛,赛后两家人围坐一起,将内心的“不痛快”倾诉而出,隔阂也自然消除了。不同民族之间通婚十分常见,瑶族姑娘与彝族小伙喜结良缘,共同描绘美好未来;德昂族姑娘嫁给汉族小伙,亲如一家,民族团结的画面令人倍感温暖。
以当地厚实的产业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的凤庆县“红茶节”、云县“啤酒节”、永德县“芒果节”,以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的临翔区“搭桥节”、沧源“摸你黑”、耿马“泼水节”、双江“火把节”都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独特的舞台。
今年,临沧重点打造沧源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中心、双江县牵头开展茶叶主产区创建示范带、镇康县牵头开展边境创建示范带、云县牵头开展澜沧江沿线创建联盟、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牵头开展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沿线创建联盟等品牌工作。
临沧民族团结意识整体提升,丰富多彩的民族活动不断开展,民族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和衷共济 唱响边疆稳定主旋律
在沧源县龙乃村的崇山峻岭间,村党总支书记赵爱军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边境线上。一个用了10多年的水壶、一把佤族人民常用的手工刀,便是赵爱军巡边不离身的“伙伴”。山高、坡陡,路难走,在这样的条件下,赵爱军的巡边工作一做就是20多年。
赵爱军说,群众放牛就是放哨,耕田也是巡逻,村民发现可疑的人会立即给他打电话,守边、固边、爱边已经成为龙乃村村民的自觉行动。“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群防群治格局在这个边境村落地生根。
镇康县勐捧镇轻木水井三级边境联防所的监控室内,民兵李老赵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监控画面。“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会一直坚守在这里。”58岁的李老赵说。
镇康,寓意“镇守边关·幸福安康”,与缅甸果敢自治区接壤,是“战情、警情、毒情、诈情”叠加的重点区域。面对艰巨的强边固防任务,镇康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有力推进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大水井边境村,是全县7个边境村之一。检察官杨晓峰出庭支持公诉一起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案,现场约300名附近群众进行旁听。“在边境村开庭,不仅能让边民敬畏法律、尊崇法律,还能提升边民守边护边的国门意识。”杨晓峰说。
黄墙、彩画、绿树、青山,如今的大水井村宛如一幅绚烂多彩的边寨美丽画卷,边民互市合作社里热闹非凡,展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大水井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全民齐心守边,我们心里踏实着呢。”大水井村村民李双子说。
临沧采取“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守边、‘五位一体’强打击、五级网格化矛盾”和边境立体化防控人、技、物“三防”融合等系列举措,涌现出“一门两忠烈”的张从顺、张子权父子和“活界桩”毕世华等一批用生命守护边疆的先进典型,各族人民合力守边固边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强边固防的“钢铁长城”愈加牢固。
茶园漫山遍野、坚果盈枝遍岭,桥梁横跨江河、货物流通四海,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甜蜜如歌。
佤山大地回响着幸福歌声,佤山人民迈向更灿烂的锦绣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