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大水井村,距离耿马县城112公里,与缅甸山水相连,辖区面积30.2平方公里,支柱产业有甘蔗、橡胶、魔芋、肉牛养殖等,全村共144户657人,2023年人均收入达23900元。沿着边境线219国道一路朝西,边境村庄错落有致地坐落在群山之间,走进大水井村,宽敞的硬化路边鲜花盛开,屋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宜居的农家庭院绿意满园、瓜果飘香,栩栩如生的壁画展现大水井村积极向上的爱国情怀,2022年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按照建设现代边境幸福村要求,大水井自然村始终按照“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要求持续开展各项工作。
固本培元牢基础
为加快边境线绿美乡村建设,大水井村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共投资1025万元,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有效提高供电质量,实现自然村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实施5G网络通信基站建设项目,实现光纤宽带和5G网络全覆盖;实施村内道路硬化8公里,产业路建设28公里;实施绿化美化,打造边境群众特色文化墙;实施民族团结示范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项目,新建公厕、供水管网和生活污水排放管网,进行村内道路硬化等;实施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建有猪圈80间600平方米,建有牛圈60间1200平方米,建设占地面积5亩的肉牛养殖小区1个;实施村庄照明建设项目,新增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
产业兴旺增收入
引导群众打好“一村一品”发展底牌,构建以种、养殖为主导,边民互市为辅,带动产业发展,打造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成可养殖500头肉牛的养殖场,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余万元;坚持“长短结合、种养联合”的发展模式,扩大传统产业种植规模,新增甘蔗、玉米产业种植面积1000余亩,采取“党建+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延伸产业发展链条,种植蚕桑285亩、魔芋360亩,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5.7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性收入16.53万元。同时,大水井村立足产业现状,大力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扶持产业基地建设,累计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000余亩,成立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1个,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以上。
村庄旧貌换新颜
大水井村先行先试,20余名党员亲自带头开展拆墙透绿,带动农户主动让出院坝、圈舍,在空闲地种植绿化树、花草等,引导群众在自家庭院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大水井自然村每年开展一次绿美庭院示范户评比活动,把绿化管护、卫生保洁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坚持村内环境卫生“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一修剪”,按照“亲帮亲、户帮户、党员帮群众”的双向互助方式投工投劳,提高了大水井村群众参与绿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村庄建设添砖加瓦。为“补短板、强弱项、促落实”,大水井村整合相关部门项目23个,累计完成投资718.8万余元。目前,村庄旧貌已蝶变,一个舒适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矗立在中缅边界的群山之间,村庄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交通便利,边民安居乐业。
边疆稳定民幸福
近年来,大水井村群众团结一致,听党指挥,守边固边义不容辞,“守好界碑就守好了家”,组建抵边联防所3个、边境一线卡点5个。全面贯彻落实“五级段长制”,按照“十二清”工作要求和“七个落实”工作措施,及时掌握工作重点,常态化强边固防,确保了全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边境巡逻队”“党员突击队”常态化抓好巡边护边。持续推动构建“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处处是防范”的强边固防合力。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边境地区法治宣传,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行为。
目前,大水井自然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下步将在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基层长效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根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村庄焕发新生,让边境群众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以及国家认同感、国民荣誉感和国防责任感,形成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