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五力并举” 推动旅游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临沧市民宗委       2024-04-10 18:08:37       【字体: 大    中  

云南省临沧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提升“五力”之举打好“民族团结+文旅融合”特色牌,以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全方位嵌入,把临沧建成各族群众追求“诗和远方”、增进民生福祉、实现文化认同、推动区域合作、参与教育实践的交融之地。

提升区域格局竞争力,把临沧建成各族群众追求“诗和远方”的交融之地。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四道八地”文旅发展格局,打造文旅产业新集群。“一心”,即:建设临沧市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两带”,即:打造中缅跨境风情旅游带和澜沧江文化旅游带。“三区”,即:培育南部“美丽乡村”、北部“茶马文化”、西部“边境风情”三个文旅集聚区。“四道”,即:推出“茶马廊道、边境廊道、乡村廊道、林果廊道”四大廊道。“八地”,即:形成临翔“旅居康养”、云县“休闲养生”、凤庆“茶马文化”、永德“营地度假”、镇康“边地风情”、耿马“边关糖城”、沧源“秘境佤乡”、双江“美丽乡村”八大主题旅游目的地。立足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着力打造大滇西“茶马文化、生态自然、边境风情”三条主题游览线路和“秘境佤山风情自驾、乡村休闲康体、边关秘境自驾、冰岛昔归寻茶、滇红茗茶寻根”之旅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将大滇西旅游环线临沧段打造成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引擎,推动旅游业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阵地建设,使临沧进一步成为各族群众追求“诗和远方”的交融之地。

提升“红利共享”内生力,将临沧建成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的交融之地。一是培育旅游新业态。将双江荣康达乌龙茶庄园、凤庆3200红茶文化苑等推向市场,临翔区几寻暮舍等2家民宿被评为省级丙级旅游民宿,双江云顶筑巢茶庄园等2个酒店入选云南第一批半山酒店,建设沧源班洪抗英盟誓遗址、双江大文乡圈控起义遗址等红色旅游项目,建成诗礼乡古墨村历史文化传承展馆和数字博物馆。二是打造特色新产品。沧源葫芦王地等3个景区被评为云南省绿美典型景区,孟定中缅街等3个街区被认定为云南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发碗窑土陶、芒团手工纸艺等非遗文创产品,中山竹艺非遗工坊入选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推荐名单。三是共享旅游新红利。推进4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打造沿边旅游路线6条、旅游景点33个、特色旅游村寨15个。通过投资4374.34万元建设20个民族特色村寨,推进10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2023年乡村旅游收入达105.6亿元,使临沧进一步成为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的交融之地。

提升“示范创建”引导力,将临沧建成各族群众实现文化认同的交融之地。一是高位推动。印发《临沧市关于贯彻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实施意见》,成立市、县(区)各级协调小组,在全市2A级以上景区全覆盖开展创建工作。通过召开全市创建进景区工作推进会议,对全体景区负责人进行培训,打造凤庆滇红第一村、永德滇缅铁路遗址园等一批创建“进景区”示范点,全面推进“旅游+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二是培育骨干关键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交融历史、中华文化内涵等融入景点讲解词,讲好临沧故事。通过举办“示范点解说员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乡村旅游导游讲解员培训班”等20余场次,覆盖讲解员达2130人次,使广大旅游从业者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坚力量。三是依托节会深化推动。在佤山凤城旅游综合体、凤庆滇红第一村等景区及旅游村规划建设线路设计、展陈展示等融入中华文化内涵和文化符号。通过举办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临沧百国华侨联谊会、中缅边境贸易交流会、沧源“摸你黑”狂欢节、双江冰岛茶会等特色节会活动,有效带动住宿、餐饮、娱乐、交通等行业增长极,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3620.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9.48亿元。文旅市场的强劲复苏,使临沧进一步成为各族群众实现“文化认同”的交融之地。

提升宣传推介吸引力,将临沧建成各族群众推动区域合作的交融之地。一是做好氛围营造的“必答题”。依托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临沧文旅IP,2023年推出《UP临沧》系列短视频,全网点击量超过10亿次。《香港商报》《云南日报等7家媒体刊发相关报道,在携程、同程、“游云南”“恒春临沧”等平台发布临沧旅游线路200余条。招募一批“临沧文旅推荐官”为“临沧文旅”代言,临沧文旅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矩阵多点发力,临沧文旅2023年热度持续稳居全省前三,“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有一种温度叫临沧”登上央视“品牌强国工程”,临沧文旅IP美誉度持续提升。二是做好区域合作的“填空题”。持续深化临沧市与上海崇明区沪滇合作,在上海地铁站推出“在灿烂阳光下”临沧文旅资源主题宣传海报,与上海星之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到广州、深圳推介临沧文旅资源、节庆活动和旅游线路,组团参加南博会、旅交会等展览会,到昆明开展“温度临沧·四季茶香6晚7天游”主题线路专场推介和第四个“国际茶日”暨“天下茶尊·醉美临沧”推荐活动,“引客入临”跑出加速度。三是做好招商引资的“选择题”。以云旅投、景兰文旅、康辉等企业为重点开展招商引资,编制旅游新业态招商项目64个,推荐省级重点项目9个,引进培育双江荣康达投资公司、森华信集团等龙头企业,丽江东巴谷生态文化旅游公司落地沧源崖画谷景区建设房车营地,全市10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完成投资约18亿元。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要素不断完善,使临沧进一步成为各族群众推动“区域合作”的交融之地。

提升“最美乡愁”品牌力,将临沧建成各族群众参与教育实践的交融之地。一是打造精品线路促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发布《临沧市最美乡愁旅游精品线路规划(2021—2025)》,推出临沧最美乡愁旅游精品线路35条,“滇红茗茶”寻根之旅乡村旅游线路被评为“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刺树丫口自然村等7个村被认定为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民族团结保卫边陲”等2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云南红色旅游线路精选》。二是深化品牌引领促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建成4A级景区9个、国家A级景区48个,位列全省第三。打造沧源翁丁等10个旅游村促进各民族“三交”优势项目,依托凤庆鲁史等国家旅游重点村(镇),打造一批旅游促进各民族“三交”实践基地。倾力打造《族印·司岗里》《勐相耿坎·傣拳师》等民族文化精品剧目。中山村竹编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七彩陶瓷文化主题园被评为2023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三是强化政策培训促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市技工学院、市农业学校等大中专院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理论和政策法规作为旅游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创建“进景区”主题党日、“岗位练兵”等方式,对民族文旅干部、旅游从业人员开展宣讲教育培训。通过多措并举,使临沧进一步成为各族群众参与“教育实践”的交融之地。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