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繁干壮 美美与共——云南加快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时间: 2024-04-21 19:30:30       【字体:大    中  

普米族敬酒歌、藏族锅庄舞、哈尼族铓鼓舞……今年1月,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云南民族村旅游景区歌声飞扬,一档贯穿全年的主题活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首届云南民歌大家唱”在这里启动。该活动以“云南民歌大家唱 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引导来滇游客跟随云南各民族的歌声,感受七彩云南的神奇魅力,唱响新时代民族团结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实,深入推进“文化润滇”,创新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促进全省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聚焦“一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

“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了20世纪50年代云南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跟党走的历史。

近年来,云南赓续各民族一心向党的优良传统,在全省广泛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举办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纪念活动;在边境一线深入实施“红旗飘飘”工程;推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写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强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深化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固团结、促发展、聚人心的坚强战斗堡垒。

全省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全面扎实深入推进一系列爱党护党主题活动。临沧市举办“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争做一辈子的好支书”等活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展“身在边疆 心向北京”各族青少年交流研学活动,组织西双版纳州31名各族青少年代表到北京,与西单小学学生开展同上一节课、观看升国旗仪式等交流研学活动……在实践中,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一心一德永远跟党走”成为云南各民族共同的心声。

走进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来自独克宗小学四年级的“格桑花小小讲解员”达瓦拉姆,正带着游客观看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布景,讲解红军三大主力克服千难万险胜利完成长征的伟大壮举。作为在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上建立起来的一座专业性博物馆,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是中国工农红军与迪庆各族群众鱼水情深的历史见证。

云南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遗址就有1903个,数量居全国前列。近年来,云南大力保护弘扬红色文化,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区和红色旅游线路,广泛开展“聂耳和国歌”“扎西会议”“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等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聚焦“美美与共”,增进文化认同

2023年3月,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在北京开馆,云南作为全国第一批进馆参展省份,以“融·美云南”为主题,设置了“中华手工艺”“中华医药”“中华音乐”“中华舞蹈”4大体验空间,精心打造了民族纺织刺绣、布艺扎染、多民族面塑、云南医药、云南民族乐器欣赏与教学、云南民族舞蹈6个体验项目,生动展示了云南各民族文化交融之美。

近年来,云南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深入挖掘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创作和传播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征的优秀作品,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览、展演活动,推动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城乡建设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云南实施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覆盖率作为19项建设指标之一,做了统一规划部署。

加强青少年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每年举办“云岭杯”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比赛,将中华文化符号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全省高校公共课教师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试用试讲培训,以《概论》课程为抓手,强化在青年大学生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此外,云南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阐释,深入挖掘茶马古道、滇缅公路、西南联大旧址等历史文化遗存的时代内涵;组织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云南卷》《中华文化符号解读·云南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书系》等,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古籍发声,讲好“四个共同”的云南故事。

今年初,首届中国·楚雄时装周在云南成功举办,来自马来西亚、老挝、缅甸等7个国家,全国24个州(市)、楚雄彝族自治州10个县(市)的代表队分别举行了39场精品时装秀,展示和分享了国内外服装服饰的文化魅力。“非遗雅集”“非遗传承与发展”全国服装服饰论坛等活动同期开展,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海内外服饰互学互鉴互赏的平台。

从楚雄州永仁县小村寨直苴村传承千年的彝族“赛装节”,到如今走向世界的潮流时装周,这是云南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云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更使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

2019年以来,云南连续6年将各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列入全省10件惠民实事,共实施了1051个保护传承项目,覆盖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涉及文物、古籍、音乐、舞蹈、工艺、服饰等10余种文化类型,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带徒授艺、传承培训、活动展示、产品研发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不断丰富中华文化基因库。

同时,云南每年实施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十四五”以来,云南共打造101个融汇各民族文化元素、体现“美美与共”鲜明导向的影视剧、纪录片、系列短视频及演艺类作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地探访节目《同心筑梦》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名单;《幸福花山》《小河淌水》《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等精品剧目广受好评。

此外,云南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创新开发“金木土石布”系列文创产品,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楚雄州彝绣产业总产值达10亿元,实现增加值2.75亿元,带动全州5.7万名绣工就业增收,彝绣从“指尖技艺”转为“指尖经济”,织就了当地群众的锦绣生活。

聚焦“共乐共享”,推动文化惠民

2023年6月29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等多部门主办的“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系列活动落下帷幕。活动历时3个多月,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省级部门举办了11场主题活动、9场展演,带动全省共组织2581场展演展示活动,惠及群众3029万人次。

为推动文化惠民,云南广泛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丝路云裳·七彩云南2023民族赛装文化节、“七彩云篮”——2023年云南省边境幸福村体育嘉年华等;持续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文艺轻骑兵基层行”“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打造火把节、泼水节、目瑙纵歌节等各民族共建共享的传统节日品牌,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2023年,云南共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近3万场,线上线下惠及群众达2.2亿人次。

此外,云南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补短板工程和公共文化新空间行动计划,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加快云南民族文化宫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2023年,全省共改造提升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站、中心)755个,打造“乡愁书院”“文化院落”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107个,建成2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和一批主题馆、主题公园,使各族群众享受到更加便利、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