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屏边:持续加强苗绣技艺传承和保护 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生活

来源:红河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6-18 10:59:54       【字体:大    中  

游客体验苗族刺绣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手指翻飞,丝丝缕缕,一幅苗绣跃然眼前。一针一线的苗绣图案如同活文字,把苗族同胞千百年来的民俗和生产生活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近年来,红河州屏边县不断加强对苗绣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使之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不断将其发展成为代表屏边文化的旅游品牌。

传承民族文化

在屏边县绣莉丰乡苗绣技艺传承基地,负责人陶琼莉正手把手教游客和学徒执针、拉线等基础技法,让大家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民俗的过程中,传承苗绣技艺。

“苗绣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单色绣素雅大方,彩色绣鲜艳活泼,各不相同,但都美丽动人。”陶琼莉说,受外婆和母亲的影响,她从小学习苗绣的色彩和针法。如今,绣莉丰乡苗绣厂不仅有产品及服饰制作,还成为集文创、旅游、苗族刺绣体验于一体的苗族服饰和刺绣技艺传承基地,创业过程中,吸引了300余名绣娘加入团队。

此外,陶琼莉先后被邀请到红河州民族高级中学、屏边县民族小学等多所学校授课,把苗绣文化带进课堂。“希望有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参与到苗绣技艺传承中来,让苗绣获得更多关注。”陶琼莉说。

近年来,为保护和传承好以苗绣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屏边县通过建立非遗名录、搭建非遗平台、打造非遗学堂、开发非遗产品,充分发挥国家和省、州、县非遗传承人队伍作用,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鼓励开发文化体验创新项目,使苗族刺绣文化在活态传承和流变中得到全面发展。

促进乡村发展

在湾塘乡伍家村,几位妇女围坐一起,一边刺绣,一边闲谈;在白云乡太平村,妇女手中的绣花针在一张张绣片上游走,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在屏边乡村,越来越多的妇女通过苗绣增加收入,走上致富路。

“做苗绣虽然辛苦,但它是我们几百名绣娘的共同梦想。”陶琼莉说,绣娘们分布在各个村寨,于是她开发了“前店后村”的生产模式,向绣娘分发绣线、回购绣片,再将绣片加工成完整的产品向外销售。

在陶琼莉的带动下,300余名绣娘居家就业,形成了完整的人工生产线。绣娘通过刺绣,每月有2500元左右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背着娃娃绣着花,养活自己照顾家”的美好愿望。

如今,越来越多的苗族刺绣制品企业出现在屏边。苗族文化体验馆、苗绣技艺传承基地遍地开花,苗绣成了屏边的一张特色名片。

截至目前,屏边县成立多彩蒙苗族刺绣协会,推动建设2个“苗绣扶贫车间”,建立8个绣娘工作点,现有本土民族服饰经营加工商户90户,全县苗绣产值达1200万余元。

创新打造品牌

过去,苗家绣娘大多是“关门绣花”,只给自家人缝绣衣物,没有对外营销的意识和渠道。现在,随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苗绣传承人的不懈创新,古老的苗绣打开市场、走进更多人的生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品牌越来越响亮。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陶琼莉到北京服装学院进修学习,把现代服饰和苗族刺绣技艺进行融合。“经过系统学习,设计理念有了新的方向。我们不仅制作传统苗绣产品,还打造出苗绣文创,让独具特色的苗绣手工艺品远销上海、广东等地,不断提升屏边苗绣的品牌影响力。”陶琼莉说。

2022年,屏边苗族刺绣成功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统美术项目名录。该县借助电商产业园阵地,组织开展电子商务运作培训,培养电商人才,鼓励绣娘采取“直播+苗绣”“电商+苗绣”等方式扩大苗绣产品销售圈,积极组织绣娘参与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刺绣展示评比、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屏边苗绣知名度。

记者 张七霞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