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绣文化衫背后的大产业——楚雄市加快推动特色彝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楚雄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7-30 14:59:13       【字体:大    中  

“6月28日上午,最后一个绣娘的衣服也送到了,我终于可以按期完成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彝绣文化衫订单任务了。”云南省刺绣工艺大师、楚雄州非遗传承人张丽琼高兴地说。原来,在今年5月下旬的时候,张丽琼接到要为腾讯公司党委绣制1.8万件文化衫的公益订单,让员工深切感受民族文化的温度和厚重。

这次订单时间紧、数量多,张丽琼接到订单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楚雄市彝绣专班,通过15个乡(镇)的彝绣车间,将订单分包至乡(镇)的彝绣经纪人。短短的一周时间,在彝绣专班的协助下,张丽琼就调集到了500名绣娘,并完成了3天的针法培训,产品从接单到出单仅用了5天时间。这得益于楚雄市构建起“龙头企业+车间主任+彝绣经济人+绣娘”的工作组织网,解决了彝绣企业用工的后顾之忧。

大过口乡彝绣经纪人何开美说:“接到镇上彝绣车间给我派发的订单,我非常高兴,立刻组织了村里的40多名姐妹来完成订单。才15天的时间,每人就领到了1500多元,既不耽误领娃看家,也不耽误田地里的农活。”

残疾人绣娘黄永兰说:“我从小脊柱变形侧弯导致无法正常走路,后来通过参加镇上彝绣车间组织的彝绣培训,学会了刺绣技能。这次接到了绣文化衫的活,一天我能绣6件,差不多能赚100多元,我非常开心。”

据了解,近年来,楚雄市围绕全州彝绣特色文化产业的工作部署,从产值、产业、队伍、特色、组织五个方面,扎实推动产业融合。“一盘棋”统筹,建强彝绣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了党建引领、专班推进、部门协同、多线发力的工作机制,制订出台《楚雄市加快推动特色彝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试行)》,建立部门助推彝绣产业发展责任清单;“一张网”布局,打造楚雄特色彝绣品牌。织密工作体系网、打造彝绣业态网、精准培育客户网,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资源,在组织体系上构建起“龙头企业+车间主任+彝绣经纪人+绣娘”的工作组织网,目前完成订单570件,引领楚雄彝绣文化圈;“一条龙”服务,点燃彝绣产业发展新引擎。落实一揽子服务政策。把州委出台的“1+1+N”文化高质量发展政策及时宣讲到彝绣企业和广大群众中。充分发挥彝绣车间“城市订单下行、绣娘半成品上行”的中转作用。推动创新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创新型彝绣企业和创新型彝绣人才,建立创新奖励项目,对彝绣创意进行奖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设置了彝绣版权登记咨询代办点,彝绣纹样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逐步形成;“一根针”引路,培育专业绣娘人才队伍。在技艺上深入孵化人才,实施“锦绣计划”,2024年计划举办彝绣培训20期,培训基础绣娘5000人。在管理上深入培育人才,建立“校企联合”“校乡联合”的人才培育机制,主动对接楚雄师范学院,达成一对一结对帮扶企业协议及聘请企业科技副总、企业导师。在青年中深入吸引人才,通过非遗传承人“老带小,熟带新”等一对一的结对模式,真正做到“留得住”“用得好”。出台人才激励政策,出台优秀人才奖励激励办法,组织“彝绣技能大赛”,评选表彰市级彝绣技艺能手15名;“一股绳”发力,释放彝绣产业发展乘数效应。龙头引领,推进企业集约化发展。依托彝人古镇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等文化聚集点,着力打造集设计研发、绣品展示、电商销售、原材料批发、研学中心为一体的彝绣产业集群。整合资源,拓宽彝绣产品市场。活动搭台,彝绣唱戏。策划系列彝绣游、彝绣购、彝绣宴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彝绣文化体验感。截至目前,楚雄市共建成彝绣协会9个、彝绣车间15个,有绣娘6450人,彝绣规上企业3家,产值达1万元以上的法人经营户36户,个体经营户13户。2023年,彝绣增加值达6733万元。

楚雄市在成熟的彝绣产业工作体系网加持下,此次本土龙头企业与全国领先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公司的合作,是一场体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这不仅让腾讯公司的员工们感受到了彝绣文化的魅力,更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讯员 金燕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