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习近平强调,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地方实践】
打通融入城市的“最后一公里”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建设者之家”让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蒙自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青年友好型城市为契机,建设以服务各族群众“规范化、便利化、信息化”为标准的“建设者之家”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全力破解各族群众进入城市就业难、保障难、融入难和招工难等“四难”问题,积极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形成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城市环境,让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一、背景情况
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东部,北回归线穿境而过,下辖5街道、4镇、4乡,户籍人口45万,居住有汉族、彝族、苗族、壮族、回族等4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60%。作为红河州州府,蒙自市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区面积达34.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4.47%,有流动人口21万人。为构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社会条件,蒙自市在青云社区建成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云南首个集“党务、劳务、技能培训、志愿服务、权益保障和各民族融合”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治理平台“建设者之家”,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创业、文明实践、技能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服务。2021年,蒙自“建设者之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2022年,青云社区被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联合授予“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行动”称号。2023年,青云社区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政治引领,把准工作“方向盘”。“建设者之家”坚持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通过抓党建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服务与治理共赢、党建与民生共利的有效结合。青云社区与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构建党建联盟,建设“大党委”,形成群众吹哨、党员报到的工作模式。建成“流动党员之家”,由青云社区党总支牵头,做好流动党员“联络站”“服务站”“管理站”工作,共登记11名流动党员,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参与文明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志愿服务活动,让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并吸引4名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建成“一家人学堂”,依托党建大联盟成员单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史”、城市民族工作政策等宣传宣讲教育,设置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标语,在候工区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公益宣传广告,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桥梁,组织各族外来务工群众共同参与“我们的节日”、社区邻里节、民族团结进步文艺晚会、读书会、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展示体验等中华文化交流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找工作、学技能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进“五个认同”。由社区、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司法局等单位在建设者之家组建“片区党建联盟”,以党组织和党员“组团式”服务为主导,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务工子女“为群众办实事”74件,志愿服务55批408人次,提供公共医疗、法律咨询服务2000余人次,形成了“小候鸟”“成长加油站”课堂等一批服务项目,致力用细致入微的关心关爱,营造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民生为本,激活就业服务“指南针”。“建设者之家”以服务各族群众为宗旨,让各族群众都能安其职、乐其业、劳有得。建成城乡“建设者之家—就业小站”11所,登记用工企业4390家,扶持创业799户,发放贷款10967.8万元。推广应用“蒙自就业”微信小程序,村委会建立“就业服务”微信群,登记务工人员7790人,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找工人服务8万人次。结合“技能蒙自”建设,引导13家培训机构把培训学校“搬”入“建设者之家”,开展烘焙加工、餐饮厨艺、家政服务、机械加工等技能培训,开设“网上课堂”,累计开展培训138期5190余人次。多部门联合举办蒙自首届职业技能大赛,设置了过桥米线制作、园艺工、茶艺师、育婴员、电子商务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砌筑工、电工、快递工等10个项目,共300余人报名参赛。通过培训和比赛,提升劳动者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各族流动人口快速适应从乡村走进城市、融入城市。建立跨区域就业促增收机制,依托劳务中介机构及驻昆山、深圳两个对外合作工作站,强化劳务信息共享,提供精准化的岗位供需对接服务。组织辖区中小微企业开展现场招聘活动16次,参与企业686家次,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跨区域转移就业服务,实现务工者“出家门就能上车门,下车门就能进厂门”,累计输出265批265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31万人。举办创业就业交流会,邀请各民族外出务工带头人、明白人分享外出务工及回乡创业经验,典型引路促进就业互嵌。创建助企发展新模式,用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项目资金,建设直播带岗服务短视频平台,打破地域限制,精准架起本地企业与求职人员间的线上沟通“桥梁”,释放“互联网+就业服务”的红利。累计开展“直播带岗”活动11场,累计为476家企业提供线上带岗服务,互动网民超过20万人次。建立“上门走访、用工回访”等就业困难帮扶制度,定期联系务工人员、用工单位,及时掌握就业情况。对再次失业人员,深入调查技能状况、培训意向和求职意向,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最大限度地满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愿望。
(三)坚持服务为要,共铸互嵌发展“定心丸”。不断提高服务各民族流动人口能力,为各族群众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难题,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难的问题。新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堵心事、糟心事、烦心事。提升语言服务保障,设置一个双语接待室、一批双语服务岗,组建一支双语服务队,全面开展“双语接待”“双语受理”“双语咨询”服务,接待服务不能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少数民族群众200余人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2800余人次。同时,结合技能培训同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有效解决沟通难的问题,不断促进各民族融入城市。拓展便民服务保障,为各族群众免费提供手机充电、饮用热水、微波炉使用等暖心便民服务。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86次,为群众办实事75件,组织周末志愿者、流动人口志愿者55批408人次参加“三无小区”环境提升改造活动、“小候鸟课堂”服务,有效拓展“建设者之家”服务范围,调动“城市新主人”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强化合法权益保障,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语言文字、户籍住房、创业就业、宣传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法治服务”七大保障平台,为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解决好各族群众在蒙自的医疗教育、住房安居、就业培训、权益保障问题,并借力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站点、社区“警社110”“蒙城义警”联防联巡联治队伍、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有力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蒙自市紧紧抓住就业创业这一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关键举措,依托“建设者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帮助各族群众提高技能、增加收入、落实保障,为各族群众搭建就业平台、提供服务便利、保障合法权益,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进“五个认同”,走出了创新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新路径。
2023年2月2日,蒙自市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
【经验启示】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蒙自市依托“建设者之家”为流动人口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让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引导“城市新主人”参与城市治理,将工作对象变成工作力量,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实现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提升互嵌式发展“力度”。“建设者之家”创新组建多部门参与的“党建联盟”,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推行“群众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模式,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商共治”解决基层热点难点问题的良好局面,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民族团结进步第一线。
(二)精细服务凝民心,提升互嵌式发展“温度”。“建设者之家”聚集权益保障为各族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并创新增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从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对照共建单位在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精准派发任务清单,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难事,画出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
(三)聚焦就业促增收,提升互嵌式发展“热度”。“建设者之家”以促进就业为目标,提供求职咨询、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为各族群众融入城市、安居乐业创造条件。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等载体,结合技能培训、现场招聘等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各族群众感党恩、跟党走的意识,让各族群众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引领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