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讲好“幸福司莫拉”的故事,凝聚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力量,“三个聚焦”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积极引导边疆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聚焦凝心铸魂“强根基”,让幸福更有方向。腾冲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关怀、司莫拉的巨大变化、腾冲各族儿女的幸福生活”作为生动教材,全方位凝聚共识。以民族团结进步“十进”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示范创建工作,着力改造提升一批有形有感有效,可听、可看、可推广、可复制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中心,沿边3个乡镇、6个抵边社区全部创建成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342个,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全域示范创建格局不断巩固。将司莫拉作为“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现场教学点,以田埂会、群众会、火塘会等接地气的形式,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边疆各族群众的故事,累计开展各类宣讲、现场教学6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2万人次,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成为各族群众的行动自觉。打造“共同富裕·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心向中央·振兴边疆”等5条学习体验线路,用心用情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中国故事、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大力弘扬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滇西抗战纪念馆、和顺图书馆、艾思奇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集中打造清水司莫拉、滇西抗战纪念馆等一批主线突出、特色鲜明的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双融双促示范教育基地,2023年以来,滇西抗战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3174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10万人次。
聚焦文旅融合“促三交”,让幸福更有活力。坚持“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以文旅融合为抓手,率先打造清水司莫拉、猴桥国门新村、滇滩棋盘石、荷花坝派、五合帕连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双融合双促进示范标杆,促进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腾冲市47个A级景区全部创建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深入挖掘司莫拉人文资源优势,编排《三声鼓响》《司莫拉的礼物》等歌舞节目,创作沉浸式舞台剧《幸福清水故事汇》,设立篝火晚会、木鼓、彩绘、清戏等文旅体验项目,开展农民画培训、组建群众文艺队,各族群众“共舞”,八方来客“共欢”“五个认同”不断增强。大力培育司莫拉旅游文化品牌,提升配套服务,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承办2023年全国“村晚”“我们的幸福生活”春节联欢会,2023年司莫拉村共实现旅游收入500余万元。
聚焦乡村振兴“强产业”,让幸福更有底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对外开放,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聚力培植司莫拉“幸福”产业业态,建成幸福餐厅、幸福烤吧、大米粑粑加工厂和农特产品一条街,不断拓宽各族群众增收渠道,三年来,司莫拉合作社实现收入118万元,社员分红达24.1万元,2022年司莫拉农户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较上年增长15.4%。腾冲市抓住江苏省如皋市与腾冲市互助友好合作的良好契机,在劳务合作、产销对接、教育协作、文旅融合、医疗协作等领域加强两地交流合作,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聚焦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全力扩大“四项收入”,整合各类资金3.16亿元,在全省率先建成6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2023年以来,腾冲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655元,同比增长9.6%,建成39个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双融合双推进示范典型,腾冲市进入“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