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一座生态宜居之城,汉、壮、苗、彝等11个民族在这里相邻而居、亲如一家,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唱响同心筑梦的时代乐章,共同建设祖国边疆亮丽风景线。
小坝子镇田湾小学地处中越边境一线,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650人,少数民族学生647人。学校的招生范围覆盖了周边22个村小组,苗、瑶、壮、彝等各族学生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生活。“我们班级有苗族、彝族、瑶族、汉族的同学,大家会在一起互相学习各民族的语言、一起唱各民族的歌,也会互相帮助。”田湾小学学生吴艳仙说。
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距离中越边境都龙口岸仅1公里,一直以来,两国边民贸易往来频繁,全村168户人家,有个体经商户58户,饭店14家。依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红色资源,茅坪村大力发展边境红色旅游和口岸经济,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定存银行的1186万元村集体资金每年可带来40万元的利息收益,是名副其实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茅坪社区党总支书记胡明昌说:“恢复通关后,每天都有游客来玩,还有不少越南边民过来找工作。”
嗅到商机的王文彪更是把直播带货搬到了国门脚下,2023年4月,他和合伙人在茅坪村成立了同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聘请了4位精通苗语、彝语、壮语、汉语的青年当主播,通过“虾皮”“TikTok”等国际电商平台售卖衣服,吸引了不少越南商家到他家来批发冬装,跨境电商搞得风生水起。他说:“现在,我们同步扩展了线下业务,依托本地的服装厂和茅坪村的地理优势,向越南实体商户出口服装。”
近年来,马关县积极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新经验,把边境幸福村建设成为小康村的典范、展示国门形象的窗口、守土固边的堡垒,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高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入各类资金5.55亿元,实施了187个“百千万”项目,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42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12个),建设1个示范乡(镇)、9个精品示范村、30个美丽村庄;启动建设马河高速公路,马西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G248线都龙至金厂水头段二级公路建成通车,行政村、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均达100%、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100%、通电可靠率100%、沿边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100%。全域推进1951个自然村绿美建设,农村垃圾处理率达100%,广大农村彻底撕掉了“脏乱差”标签,建成马洒、龙树脚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示范村,全县城乡面貌实现了“一时美”到“时时美”“全域美”。
如今的马关,各族人民情同手足、深度交融、亲如一家,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和睦景象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