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曲水镇高山村土卡河小组获评“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边境幸福村建设、“一村一品”示范、集休闲旅游和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地……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也是土卡河村民生活越来越好的证明。近年来,曲水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行产业共建,党组织引领,助力和美乡村建设,逐步完成边境小渔村的蜕变。
昔日的“水上茶马古道”
土卡河村民小组位于江城县曲水镇高山村土卡河和李仙江交汇处,坐落在三角状小半岛上,素有“陆地上的小渔村”的誉称,海拔317米(为普洱市最低海拔),距曲水镇政府31公里,距县城82公里,是曲水镇高山村村委会所在地,也是我国在李仙江流域的最后一个村寨,李仙江是中越民间往来的水上通道,特别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是普洱茶国内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被称为“水上茶马古道”,土卡河便是这条“水上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渡口,也是这条“水上茶马古道”通往越南的最后一个边境村寨。随着时代变迁,“水上茶马古道”曾经货物商旅往来的景象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2008年,李仙江上梯级电站土卡河电站建成,坝溜渡到土卡河的水路成为库区。曾经的“水上茶马古道”,便只有土卡河至越南的一段水路保存。土卡河小组与越南毗邻,沿着李仙江水路再往下3公里就可到达中越17号界碑交界点,再往下便是越南。小半岛上的村民以傣族为主,曾以捕鱼为生,随着橡胶产业的发展,村民的收入不断攀升,如今的土卡河,青山绿水、民居独特、院坝整洁,栈道码头一应俱全,村邻和睦、生活幸福。
边境小渔村的“幸福路”
沿着无忧树成行的寨子主干道行走,傣族特色民居,金黄的无忧花,挂满枝头的酸芒果,鸟语花香、鸡鸣鸟叫、欢声笑语不时从四面八方飘然而来,猪槽船、栈道、码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民宿、特色农家乐一一呈现。走进傣家两层小楼,是土卡河笋制品、小鱼干等围绕渔业发展的特产。上墙入心的村规民约,将传统美德与文明新风传入千家万户,滋润着每一位村民的心。
乡村振兴,环境变好,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2020年,土卡河小组被列为全省首批边境幸福村示范村试点之一。曲水镇超前谋划土卡河建设,紧紧围绕“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以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落脚点,坚持群众“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顺势推进土卡河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乡村治理五大工程,先后实施了村组道路、污水治理、安全饮水、电力线路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和休闲旅游栈道、村庄发展党建文化墙、村庄风貌改造、土卡河码头等项目。如今的土卡河,产业得到不断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不断加强,土卡河至中越17号界碑公路的建成通车,村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和谐,社会安宁稳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建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下,土卡河已从昔日的小渔村变成如今的幸福村。
村民成为“当家人”
2022年,高山村村委会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参与旅游业发展,牵头成立了漫咖旅游专业合作社,村党总支书记、组党支部书记、小组干部作为合作社理事会的主要成员,村民为社员,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和“渔产业”,让村民真正做起了“当家人”。如今的土卡河,不仅有属于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的12栋特色民宿、10间临江商铺、1艘游船,还拥有5家农家乐餐饮户、1家藤条手工编织家具户、2家土特产品销售兼电商带货户、6户土特产品销售户,大大拓宽了村民收入来源渠道。今年春节期间,土卡河小渔村旅游炙手可热,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火爆出圈。这个曾经的“水上茶马古道”上重要渡口的边境村寨,在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劲头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