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朋友!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时间: 2024-08-05 14:34:26       【字体:大    中  

盛夏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大草原,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空气清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7月29日至31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同心畅享”系列活动——“民族团结杯”全国民族式摔跤比赛在这里举行。来自天津、辽宁、广东、贵州、西藏等12个省区(市)的12支代表队,齐聚草原擂台,以跤技会友,共促民族团结。本次比赛共设搏克(蒙古族式摔跤)、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绊跤(回族式摔跤)、希日木(朝鲜族式摔跤)等6个项目。

 

比赛场馆烟火夜景。

民族式摔跤历史悠久、特色浓厚。自1953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摔跤就成为运动会的比赛项目。2007年,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随着希日木被列为比赛项目,民族式摔跤6种摔跤形式正式确定。

 

搏克项目比赛男子个人赛入场式。

作为此次比赛的所在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传承悠久,素有“搏克之乡”的美誉。在赛事首日,搏克项目率先登场,引人瞩目。本次搏克比赛设男子团体、男子个人、女子团体、女子个人等4个项目,团体赛采用“3人轮赛制”,个人赛采用淘汰制。

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们各展所长,场面扣人心弦,赢得一阵又一阵的喝彩。比赛一方把另一方摔倒在地后,主动上前拉起对手;比赛结束后,双方友好握手,一幕幕温馨的画面打动人心,展示了各族运动员之间的深厚情谊。

 

选手在且里西项目比赛中。

“哔——”随着裁判员的哨声响起,且里西项目比赛开始。赛场上,参赛选手身姿矫健,充分展现了力量、技巧与智慧的结合。他们相互试探、寻找机会,每一次抱摔都展现出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斗志。

 

选手在希日木项目比赛中。

此次格项目共设62公斤级、87公斤级、87公斤以上级3个级别。在裁判员的鸣哨声中,比赛选手展开激烈较量。选手们双手紧抓对手的腰带,采用绊、挑、抱、摔、转身等多种技巧,时而进攻,时而防守,斗智斗勇。激烈刺激的比赛让现场观众感受到彝族传统式摔跤的力与美,每一轮精彩角逐都赢得了观众此起彼伏的掌声。

 

格项目比赛中,贵州代表队选手蒙兵兵与西藏代表队选手吉沙拉千在激烈较量。

“能够参加这样的国家级比赛,我特别激动和兴奋,一定要好好拼一把。”今年17岁的蒙兵兵是贵州代表团的一名选手,也是此次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7月30日,经过第一场比赛,他已经劳累不堪,但仍然为自己鼓劲打气,迎接第二场比赛的挑战。

 

绊跤项目比赛中,河北代表队选手伊德日阿尔斯楞与青海代表队选手王知对决。

绊跤早在1953年的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就被列入比赛项目。现今回族“绊跤”与满族的“布库”相互融合,成为当今中国式摔跤技法的精髓,为丰富、发展中华跤术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本次绊跤项目设62公斤、74公斤、87公斤和87公斤以上4个组别,为分组循环交叉淘汰赛制。赛场上,选手们凭借扎实的基本功、灵活的脚步和巧妙的技巧展开激烈对抗。他们相互抓牢对方的跤衣或腰带,时而绊腿,时而背摔,每一个动作都充满爆发力,引得现场观众纷纷叫好。

 

搏克比赛中,内蒙古代表队选手萨日娜友好地拉起青海代表队选手曹宇静。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样的比赛,大家交流技艺、相互学习,更收获了友谊。”来自内蒙古代表队的女子搏克选手萨日娜在比赛首日便获得女子个人赛一等奖,她在比赛中友好地拉起被扑在地的对手。“既是对手,也是朋友。”萨日娜笑着说。

 

内蒙古代表队选手查干扎那和贵州代表队选手伊德力在搏克项目比赛中。

“民族团结杯”全国民族式摔跤比赛是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同心畅享”系列活动之一,赛事活动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积极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