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全省各族群众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华诞之际,9月27日至29日,由建水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云南基地共同举办的“一千年的古城,一家人的建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座谈会在云南建水县圆满结束。
会议旨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围绕有形有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水实践、建水文庙所体现的儒家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建水紫陶中的民族文化创造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建水实践四个主题内容,共同号脉诊疗新时代建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路方向、实现路径等,积极探索提炼建水典型经验和推广模式,为多维度宽领域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水生动实践作出积极贡献。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内容为建水建言献策。中国人民大学赵旭东教授指出,建水具有多元、融合的文化属性,要对全县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整体研究,围绕线路文化、走廊文化、河流文化、汉文化与周边民族文化的关系进行系统性研究,探讨底层文化中折射出的文化自觉,提炼出建水文化的内核。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指出,要通过鲜活生活、典型案例系统梳理清楚建水“三交”史的不同文化交融荟萃的历史事实,以及建水文庙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建水模式在边疆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孔子研究院齐金江研究员指出,要充分认识到建水文庙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交集的重要意义,研究其在红河文化廊道和辐射南亚东南亚所发挥的重要地位和功能。
云南大学马翀炜教授指出,要从世界、中国、云南、红河、历史和未来六个认知维度来反观建水,锚定自我定位和发展路径,研究其文化传播、周边辐射的功能作用。
同时,专家们还围绕建水文庙祭孔仪式的重要价值与申遗前景、建水作为“边疆军事重镇”的历史内核与国家边疆社会治理经验研究、讲好建水模式故事的传播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会议一致认为,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进一步巩固、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共建共赏、共荣共享,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举措和实现路径。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和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建水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提升建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水平和深度,着力打造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文化高地,推动建水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示范样板,进一步实现建水民族工作的提质增效。
会议由建水县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云南基地共同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孔子研究院、云南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日报理论评论部、红河州民族研究所等专家学者,建水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会议。会议期间,还组织与会专家调研了建水文庙传统儒学文化体验活动、第七届中国四大名陶(4+N)建水展、建水紫陶博物馆以及建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