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地方实践】
让党的声音传遍雪山峡谷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创新牧区党员群众教育工作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针对农牧民流动性大、难以集中的实际,不断在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引向深入上下功夫,采用“牧区流动党校”,坚持打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最后一公里”。
一、背景情况
香格里拉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总面积1.14万平方千米,辖7个乡4个镇、62个村(居)民委员会、709个村(居)民小组。境内居住有汉族、藏族、纳西族、傈僳族、彝族等25个民族。全市常住人口18.6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73万人。香格里拉是“滇藏茶马古道”的要冲,是滇川藏三省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党的十八大以来,香格里拉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抓紧抓好,全面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二、主要做法
(一)搭建好载体,传播民族团结进步声音。香格里拉市下辖的11个乡镇分散在高山峡谷间,生产生活方式多为半农半牧,因此农牧民的流动性很大,群众居住分散,难以集中。为了让全市13308名党员,特别是7815名农牧民党员听到党的声音,与党与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香格里拉市以市委党校为主体,于2001年创建了牧区流动党校。20年来,牧区流动党校队伍的骨干教师坚持“党校姓党”,以牧区流动党校为载体,用藏汉双语的形式到雪山牧场、高山峡谷、海拔4000多米的虫草山等地,坚持就近就地,适当集中、培训时间短、次数多的原则,突出“短、平、快”和广泛性,采取放一场录像、放一部科教片、上一次党课、开一个座谈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宣传工作。2020年7月,“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刊登了《云南香格里拉:一场别开生面的党课》报道,宣传香格里拉市委党校牧区流动党校先进事迹,阅读点击量113805人次。2021年3月,录制的香格里拉藏语版“四史”学习教育音频党课在七彩云端App播放,听众83767人次。2021年6月,由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和云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四集宣传片《云岭党旗分外红》第一集就报道了香格里拉市“牧区流动党校”先进事迹,观众193618人次。2021年5月至6月,中国网、香格里拉市融媒体先后报道了香格里拉市牧区流动党校到东旺乡虫草山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
(二)锻造好队伍,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础。香格里拉是各民族共居的幸福家园,香格里拉市委党校就是其中一个缩影。党校现有22名教职工,含汉族、藏族、纳西族、白族等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职工21人。利用多民族这一优势,市委党校汇集优秀师资,组建民族团结理论宣讲队。队伍始终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创新开展牧区流动党校的工作,探索出一条优化牧区党员及群众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路子。这支队伍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扎实的理论研究,积极向上申报相关课题,在迪庆日报、香格里拉论坛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理论文章。在做好各项党员培训的基础上,市委党校牢牢掌握党校在意识形态领域舆论引导和宣传的主动性,积极接受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各社区以及企业党支部学习培训邀请,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四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专题送教活动。近5年,共外出培训1000多个课时,累计培训17144人次。
(三)收获好反响,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牧区流动党校在民族团结宣传中始终围绕讲活党的理论,做到“言之有理”;讲透百姓关切,做到“言之有物”;讲好本地故事,做到“言之有情”的要求,把党的思想讲透彻,把党的理论讲鲜活,使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为牧区党员群众的立场、观点、情感,让党的主张成为新时代最强音。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凝聚党心、民心。牧区流动党校被农牧民党员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党校”,受到了香格里拉市农牧民的普遍欢迎。小中甸镇拉扎小组有11年党龄的党员吹丹说:“我只有小学文化,我们村的人都是藏族,流动党校的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藏语,亲切和蔼地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大家不但听得懂,而且也能听明白、喜欢听。现在大家都知道要搞好民族团结了。”当了7年小组长的格茸汪扎说:“藏汉双语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强,老百姓真实地感受到干部作风转变了,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明显了。”小中甸镇天宝牧场的农牧民说:“过去没有宣讲队的时候,由于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因素,对党的方针政策一知半解,通过学习培训,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了。”这样的评价在当地不绝于耳。
香格里拉市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秉持既要“管肚子”,更要“管脑子”的要求,不断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坚持打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最后一公里”,把“流动党校”办到牧区,常年活跃在农牧民身边,把党的声音传遍万家,为农牧区党员群众讲好香格里拉民族团结的故事,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0年7月16日,香格里拉市牧区流动党校教师卓玛到高山牧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
【经验启示】
党旗所指,心之所向,香格里拉牧区流动党校瞭望社会、把握时代,及时把党的声音传达到“最后一公里”,让党旗在牧区高高飘扬,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一)把握主线,让流动宣讲更有“高度”。始终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二)抓实载体,让流动宣讲更有“深度”。始终把理论武装作为教学重点,由市级党校教师“送教上门”,做到哪里有农牧民,哪里就有“牧区流动党校”的足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讲师的身影。坚持“藏汉双语”宣讲,让广大党员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党的最新理论凝心聚魂。
(三)拓展内容,让流动宣讲更有“温度”。按照“贴近实际,贴近基层党员群众,精讲细讲,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的教学要求,不仅为农牧区党员群众“送政策”,进行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培训,宣传党的惠民利民政策,“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送信息”,着力解决生产技术、精神生活、权益维护等问题,取得了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工作落实的良好成效。
(四)丰富形式,让流动宣讲更有“热度”。在宣讲活动中,开设“歌声中的党史”“地方红色故事”课堂,组织观看红色电影、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重走长征路和文艺交流等,用熟悉的语言、动听的民歌、亲切的互动开展教学,变“单一说教”为“多形式视听”教育,使基层党员宣讲“动”起来,让牧区流动党校“活”起来,形成了常学常新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