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幸福奔向更加幸福千里边疆幸福说——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综述

来源:民族时报       2024-07-04 15:23:39       【字体: 大    中  

壮美河山,朝气蓬勃。

彩云之南,群山巍峨。

秀丽边疆,美不胜收。

在云南的群山峻岭间,热带雨林中,奔腾大河旁,4060公里边境线蜿蜒曲折,如同一根长长的丝线,串连起珍珠般美丽的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96.54万各族同胞正在这里创造着满满的幸福。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彼此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之间的通道,曾经是边疆末梢的沿边地区,在新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已成为开放的前沿、守边的屏障、幸福的属地。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叮嘱要“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成为激励云南各族人民持续奋斗的磅礴伟力。

2021年11月,我省启动374个沿边行政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社区)建设。边境线上的各族群众牢记嘱托,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奋斗与勤劳,展现着守护边疆的责任与担当,谱写着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壮美乐章。截至2023年底,共实施建设项目13423个,全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六个方面19项指导性指标已全面完成。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3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270元,沿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的号角催人奋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正继续向着更加幸福迈进。今年,《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出台。提出到2025年,把沿边行政村(社区)打造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典范,全国稳边的示范、富边的样本。持续巩固和提升“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局面。

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升级版”正向我们走来……

 

党政军警军民合力巡边

红旗所指 就是幸福的方向

“有国才有家,打小奶奶就告诉我,守好界碑就是守好我们的家,奶奶没上过学,却能用毛笔把界碑上的‘中国’描得鲜红明亮。”2022年1月6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金厂镇金厂村界务员熊光泽站在“云岭楷模”的颁奖舞台上深情地说。熊光泽一家,在当地被誉为“传奇”。从他的奶奶、父亲到他,一家三代人,72年做好一件事——守护边关。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遮放镇河边寨村谢里村民小组,离中缅国界不足1公里,住着8户景颇人家和14户傈僳人家,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

余三今年57岁,傈僳族,2002年从翁角村搬来谢里村,已经和景颇族兄弟在这里共同生活了22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兄弟民族不分彼此,团结一心共同发展。在他家屋顶上,高高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他说:“红旗飘,感党恩。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我现在还住在深山里,哪能住那么好的房子。”

谢里村民小组只是云南边境村寨的一个缩影。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每个边境村都是国旗飘扬的红色阵地。家家户户“国旗飘”,村村寨寨“国歌响”,时时刻刻都能听到党的声音。有国才有家。国家强盛了,边疆安宁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守边就是守家,守家就是守国”,已成为边境各族群众的普遍共识。

“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关键在党的坚强领导,关键在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近年来,我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固基本,持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统筹力、服务力,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强边固防,不断巩固提升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在云岭大地唱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的主旋律。

2024年5月16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行动方案》,方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持续巩固提升,推动沿边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方案紧扣6个方面21项具体工作任务22项指导性指标开展巩固提升,重点围绕沿边行政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发力,同时积极探索发展边境旅游产业。将省发展改革委纳入牵头部门,升级形成省民族宗教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四牵头”工作机制,以确保到2025年,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典范,全国稳边的示范、富边的样板,各族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进一步增强,记者从7月3日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召开的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推进会议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全省边境地区374个沿边行政村已完成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6个方面任务19项指导性指标。

据介绍,2021年,云南省启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聚焦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边境防控、边民思想观念6个方面任务19项指导性指标开展。目前,全省边境地区374个沿边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农民收入从11087元提升到20631元,年均增长23%;村容村貌得到改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自来水和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如期完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目标。

记者了解到,云南省还将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6个方面目标,持续推进巩固提升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沿边各族群众发展机会、现代化生活条件、精神生活、教育医疗和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等,作为检验巩固提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果的标准,确保边境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现代化成果。

据介绍,此次会议还总结工作成效,交流经验做法,分析短板弱项,安排部署下步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如期高质量完成巩固提升工作任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案明确坚持“省级协调推动、州(市)统筹谋划、县(市)具体负责、乡(镇)村(社区)主抓落实”的原则,各相关部门牵头并会同省级有关部门督促指导,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拉祜寨,各族群众紧扣“六个现代化”建设标准,在房前屋后建设了风格各异的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还建设了连心池、连心墙、感恩石、忆思楼、思源水等标志性设施,打造出了以感党恩为主题的特色民族村寨。走进如今的拉祜寨,崭新的砖混楼房被青山环绕,屋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宛如一条玉带,180米长的壁画描绘了拉祜寨脱贫攻坚的历程。现在的拉祜寨,家家有产业,孩子有学上,老人有所养,看病有医保,出行有保障,旧貌换新颜,呈现出一幅幸福祥和的崭新画卷。

百业兴旺 就是幸福的颜色

2024年5月22日,国家民委重点文化项目“道中华”边疆行特别活动“曼行国道·219”走进磨憨尚冈村。步入村寨,家家户户由蓝色瓦片铺陈的屋顶和绿色孔雀雕饰令人眼前一亮,干净整洁的道路、通透明亮的房屋和笑容满面的村民,构成了一幅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美丽图景。著名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感叹地说:“人家说幸福像花儿一样,我觉得咱们尚冈村的幸福就像孔雀开屏一样。”

如同孔雀开屏一样的美丽图景,在云南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处处绽放,触手可及。

一条条村组道路平坦整洁、两旁绿树葱郁,一户户幽静雅致的农家院落环境宜人,一个个微花园、微菜园点缀其间,一张张笑脸淳朴幸福……走进保山市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鱼塘垭口村,处处洋溢着美丽、和谐、富庶的气息。鱼塘垭口村整合资金5963.65万元,实施项目46个,在兴边富民、美丽家园建设、守土固边等方面持续发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底色和成色更加明显,幸福家园日新月异,村民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边境地区由于历史和特殊的地理条件,曾经是路难通、水难通、电难通的地区。为破解这个难题,我省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建设中,整合资金和资源,下大力气改善边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3%,实现自然村100%通硬化路目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0%以上,5G网络覆盖率已达100%,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充分保障。

基础设施的短板补齐了,激发了各边境村发展的动力。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镇芒信村作为“一县一业”牛油果特色产业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是全县推广种植牛油果的核心基地,芒信村将牛油果产业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农增收的新兴主导产业进行培育,以普洱绿银生物有限公司芒信大寨牛油果基地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种植、管理、技术、销售等优势,采取“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精准实施项目。充分利用社会化资本,坚持多元投资、多种发展,带动全村闲置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增加,帮助群众找到长期稳定致富的路子,有效增强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多渠道保障全村群众增收。

红河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南溪镇龙堡村坝吉五队依托“一河两国”边地景观,探索“党建+文旅+特色产业”和“吃、住、行、游、购”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带动旅游经济、庭院经济、周末经济“三小经济”发展,写好“土特产”文章。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村干部带头先试先行,建立“一带三幸福饭店互助组”,因地制宜引导村民探索发展小饭店、小茶苑、零售点等为主的庭院经济,着力将农户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农村家庭的“增收园”;针对大众返璞田园旅行需求,探索“村企联建”模式,与文旅公司达成周末定点专线合作,通过“八条半—坝吉五队”一日游、“亲子游”“闺蜜游”等多样化的组团形式,开展“走边疆话感恩”“摘蔬果享生活”等多元性的体验活动;充分发挥村内文化广场、共享菜园、村史室等资源优势,吸引境内外游客到边境打卡、购物,掀起乡村周末游热潮,开启兴边富民新篇章。

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天保村委会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要求,背靠乡村振兴示范园区,发展壮大“一村一品”集体经济树番茄产业,打造黄瓜录、木亮片区千亩树番茄示范种植园,全力打造“一村一品”树番茄品牌。构建“农户+合作社+加工营销”利益联合体,打造平安坡村小组千亩茶叶种植示范园,投入村集体资金230万元建设芭蕉坪村小组养鸡场,构建企业批发、网络销售、以购代捐等农产品销售形式,助农增收50余万元。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76万元,成为全县集体经济最强幸福村。

 

勐海县打洛镇打洛村龙利小组火龙果丰收

 

猴桥镇猴桥社区草果丰收

沿边各地依托当地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均创建一项主导产业、成立一个以上规范运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牛油果、坚果、咖啡、草果、茶叶、中药材等产业成为边境村寨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同时,通过发挥农民合作社作用,推动产业向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转变,并发展庭院经济、边贸文旅经济等,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龙陵县木城乡老满坡村

人心凝聚 就是幸福的底气

2022年3月23日,云南省协调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派驻全省民族宗教系统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乡村振兴)一线督导员的通知》,从省民族宗教委系统和各边境州(市)民族宗教委(局)选派50名督导员,常驻建设一线,抵边参战,以“加强一线战斗力量,确保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聚”。

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创新举措:长时间驻点——9个月,固定人员——从省、州(市)民族宗教委(局)抽调派驻,投入到定向工作——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

从2022年4月至2022年12月间,一线督导员成为了建设工作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他们是执行的敏锐触手,又是信息反馈的阵地前沿,像一根根绣花针,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之“线”引到基层,在一针一线间,织就着锦绣边疆的现代化幸福图景。

省民族宗教委派驻普洱市孟连县的一线督导员李浩说:“一线督导要找准定位,既要当好一线督导员,又要当好基层指导员和战斗员,要和基层干部同努力共战斗。”

上下一心,各方合力,成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底气。

人心凝聚,体现在党委、政府的统筹引领与坚定决心。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从政策的制定到资源的调配,从基础设施的改善到产业的培育,每一项举措都彰显着党委、政府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各级政府部门齐心协力,深入调研、科学决策,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心凝聚,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边境村的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成为村民们的主心骨。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产业发展,加强乡村治理。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村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和建设者。他们以“补助+自筹+出劳力”的方式,投身到特色民居建设、道路修缮等工作中。河口县桥头乡冬瓜岭村耗子洞小组的干部群众,在没有项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共建幸福家园。这种主动参与的热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家乡的深深热爱。

各地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边境一线形成了“党员先行、干部带头、群众紧跟”一盘棋,实现从“等待观望”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带动群众发挥主体、主力、主人作用,通过建设家乡激发边民群众内生动力。

人心凝聚,更体现在社会各界的群策群力中。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为边境村庄带来资金、技术和人才。他们通过产业扶持、教育援助、文化交流等方式,为幸福村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石板寨新村位于红河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乡,与越南隔河相望,居住着汉族、苗族、瑶族、彝族4个民族81户353人。近年来,石板寨新村通过调集回乡干部组、规划编制组、专业技术组、村民理事会4支队伍,群策群力描绘村庄发展蓝图。聚焦6大类19项指标,盘活低效地、闲置地、违规占地、石滩地103.5亩,瞄准国家政策、东西协作、涉农整合、公益事业、恢复重建、以工代赈、社会资本、集体滚动8类资金渠道,梳理15个项目,图表化、清单化、手册化完成可研、环评、修规、地勘、详设、概算等前期工作,实现入库即可立项、批复即可动工。

一个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如璀璨明珠般闪耀,这背后,是各方合力的倾心付出,更是人心凝聚所汇聚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激发了强大的内生动力;这种力量让大家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这种力量让边境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幸福之花在边陲绽放。人心凝聚,就是幸福的底气!

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不断向前,是云南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实现现代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现代化,是各族人民都要过上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一手抓民族团结巩固,一手抓民族地区发展,推动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确保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掉队,打造我国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样板,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示范引领,为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创造云南经验。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