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创新激发民族团结乡村旅游发展活力

来源:文山州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4-08-27 19:16:51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文山州按照“多元化推动、特色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便利化服务、产业化发展”原则,创新挖掘打造一批生态、淳朴、红色、民族团结的乡村旅游点,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十四五”以来,全州接待乡村旅游者年均增长23%以上,乡村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

以项目为抓手,凸显乡村旅游“品牌效应”。依托全州文化旅游资源资产普查工作,高质量编制《文山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全面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共有4人入选省级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8个村获批省级最美乡愁旅游地品牌。持续打造引领型民族团结乡村旅游示范点,重点推进马关县农文旅融合龙树脚村、文山市红色美丽洒戛竜村、“西畴精神”创新示范高地东升村、广南县康养结合六郎城村、平远田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目前均已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开展乡村旅游民宿标准化建设,提升打造精品民宿120余家,共获批国家级乙级民宿1家、丙级民宿6家,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和水平。

强化制度建设,形成乡村旅游“新模式”。建立乡村CEO主导的运营机制,在丘北县白脸山村、麻栗坡县茨竹坝村等先行试点,面向省内外招聘经验足知识广、懂乡村爱农业、善管理能经营的乡村职业经理人,运用现代化、公司化运营模式开发经营乡村。建立陪伴式成长的组织机制,通过支部联建共建、干部蹲点指导等方式,“一户一策”为农户量身定制经营模式,发展民宿、餐饮、农耕体验等业态,推动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建立资产盘活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农户自主经营、合作社经营、“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多元经营模式,建立农民就业、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切实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引进有实力的建设运营主体,做到既让企业有赚头、又让农民有盼头。

加强传承推介,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整合少数民族服饰、民风民俗、民歌、敬酒歌美食等,建立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库。开办壮族彝族铜鼓舞、坡芽情歌传承人等12期培训班,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苗族芦笙辞、彝族古歌等16个项目被列为第五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深挖普者黑、坝美等重点乡村旅游景区的民族传统文化,开展以壮族文化为主的农耕、民宅干栏式建筑、民俗传习及民族饮食研究,举办以苗族文化为主的刺绣、服饰表演活动,以仙人洞、普者黑为主的彝族支系撒尼文化歌舞祭祀表演活动。着力打造丘北“花脸文化”、广南“句町文化”,争创“国内民族节庆品牌”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加大对三七宴、荷花宴、岜夯鸡、壮乡花米饭等传统美食,郑保骨伤科医院郑氏黄帝九针医术、苗心康刘氏苗族医药等民族医药及“奇世苗乐”“句町古乐”等传统民族音乐的研究推广,全力打造美食、康养及民族音乐品牌。举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畅享文山 世外桃源”专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全国20多家媒体聚焦文山乡村旅游。积极参加各类文化旅游博览会,推介文旅产品,组织吸引观众2万余人次。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