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石月映,江水滔滔。地处中缅边境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边境线长142.2公里,是集“边疆、民族、高山峡谷”为一体的“直过区”,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89%。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贡县始终牢固树立“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转变。
乡村振兴新征程中,福贡县11.89万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稳定成果,共同奏响团结进步发展动人乐章。
党建引领聚合力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创新格局
依托“一老一小”关心关爱、联合主题党日、检察长上纪律党课、法律知识宣讲等方式,各项宣传活动在福贡大地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全县各级干部走进学校、走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走进草果地……向群众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解发生在身边的生态保护案例。
“在宣讲的同时,开展送医送药、代办代购、关爱慰问等活动,以细致周到的服务,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福贡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徐梦玲介绍。
以“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福贡县成立县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暨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召开县委民族工作会议、全县宗教工作会议,常态化召开领导小组会、推进会、座谈会等。先后制定印发出台《福贡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规划(2022—2025)》《福贡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行动方案》等文件,全面压紧压实各级责任,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
组建感恩宣讲团、石榴红宣讲团,采取“院坝会”“火塘夜话”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各类宣讲6300余场,直接受众40000余人次。运用知子罗“记忆之城”怒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碧江和平解放谈判地遗址、碧江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深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福贡红色故事。
下一步,福贡县将以建设“产业振兴县、生态秀美县、和谐美丽县、边境幸福县”为抓手,筑牢祖国西南边陲安全稳定屏障,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着力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文化浸润聚人心 各族群众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
千脚落地房、竹篱笆墙、传统火塘……走进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的“怒苏哩150客栈”,怒族古老的民居气息扑面而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我们的客栈能成功就是很好地保留了民族特色。”老板郁伍林是老姆登村第一个吃上“旅游饭”的人,也是怒族民歌“哦得得”的省级非遗传承人。
通过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四级联创”和“十进”活动,福贡县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先后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人,全省模范个人1人被表彰,51个省级、120个州级、328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被命名。今年9月,郁伍林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老姆登村依托资源、生态、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各族群众互帮互助,携手共进,积极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老姆登村是福贡县依托丰富的民族资源,着力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品牌,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近年来,福贡县坚持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增进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
因地制宜推进56万亩草果和4.7万亩茶叶种植及提质增效,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创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打造知子罗云上酒店、松赞赤洒底山居酒店等具有鲜明峡谷特色的半山酒店品牌。建成国家和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个、旅游特色村5个。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面落实14年免费教育和“两免一补”政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乡一园”“一村一幼”全覆盖。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社会保险参保面稳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基本医保参保率实现100%。改造和新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6个,建成儿童之家49个。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民生福祉大幅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互嵌共融促发展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拓展新途径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目的。福贡县以“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计划”,推进各民族广泛深入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县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将易地搬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实行“同城同教”,让各族学生共居共学、共同成长进步。依托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建立各族青少年跨区域或区域内双向交流合作机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体育赛事等交流活动,举办“石榴籽杯”校园篮球四级联赛等活动,上帕中学代表队和县一中篮球代表队分别获全省初中男子组冠军、全省高中女子组第四名。
全县204所中小学校实行各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营造各族青少年共居共学共乐的嵌入式育人环境。连续举办“沪滇情·民族风”怒江峡谷文化周,通过沪滇协作力量传承民族文化,传播怒江声音、传递浦江情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创新推出非遗旅游线路赋能文旅产业,深化“文旅+非遗”形式,打造具有非遗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推进边境乡村旅游发展,各族群众在旅游场域中接触、互动、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拓展。
为国守边促和谐 边疆民族事务治理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福贡县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及时化解各种问题隐患,有力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守边”故事,涌现出了“石月亮边境派出所亚坪夫妻警务室民警刘明佳和妻子边玲玲”等戍边感人事迹。深入实施“幸福花开”工程,高质量建设2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努力打造富边样本、睦边示范、守边屏障。
坚持党建促强边固防,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和“五级段长制”,通过建立“警、政、民”合力治边机制,将党建工作、民族团结、强边固防、生态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建立“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强边固防+生态屏障”模范长廊品牌。不断深化“五心网格”创建工作,以小网格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水平。
如今,福贡县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硕果累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深蒂固、赓续绵延,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福贡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族宗教局局长阿德文表示,福贡县各族群众将牢记嘱托,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共同绘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福贡画卷,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福贡力量。
记者 刘宇丹 杨吉娟 李寿华 马喆 普孟秋 吴沛钊 李文诗 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