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如何将边境村寨打造成幸福家园?答案在这里!

来源:“云南政协报”微信公众号       2025-03-21 10:12:17       【字体: 大    中  

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拥有848千米的边境线,如何助力维护边境地区繁荣稳定是新时代红河州统战工作的必答题之一。近年来,红河州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着力将辖内绿春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三个边境县内的边境村寨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边境幸福村,使之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党建引领是边境幸福村建设的灵魂

红河州通过深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程,让所有边境村委会(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实现100%“一肩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创建100%达标,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100%覆盖。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为边境幸福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是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基石

红河州下大力气改善水、电、路、通信等条件,49个行政村(社区)已实现自来水入户率100%。此外,540个沿边自然村全部实现通动力电,并实现同网同价,硬化路率达100%,5G基站建设达53个,5G网络覆盖率达100%。基础设施的完善,极大提升了边境群众的生活质量。

产业发展是边境幸福村建设的核心

红河州运用资源开发、二三产融合、飞地经济等模式全力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已有45个沿边行政村被纳入州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目录制管理,每个行政村都实现了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通过采取“党组织+”“企业+”等模式,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规范运营的合作社。同时,联动发展民宿、餐饮等产业,让边境群众的“钱袋子”更加鼓实。

环境优化是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亮点

红河州推动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全力推行“河(湖)长制”“路长制”“林长制”。持续加强沿边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村庄生态环境质量。边境村寨实现了“推窗望绿、开门见景”的美好愿景。

民生福祉是边境幸福村建设的根本

红河州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沿边行政村(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所在县农村平均水平。通过强化基层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建设,让边境群众的生活实现从“增收难、上学难、学技术难、就医难”到“能增收、上好学、能学技术、方便就医”的转变。

固边强边是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使命

红河州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以党旗、国旗、国歌、主题广场、村史馆(室)为主要内容的“5+N”系列工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目前,金平县、河口县已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绿春县也通过了省级初验。同时,通过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筑牢了“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人民防线,形成了军警民联防联动的强边固防新格局。

如今的红河州边境村寨,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边境幸福村建设的成果,是红河州对如何维护边境地区繁荣稳定给出的答卷,是新时代红河统战工作的体现,为红河州的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红河州将高位推进“三边三好”建设工作,将稳边固边兴边贯穿于写好“边”字文章的全过程,不断巩固提升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果,让边境村寨成为更加美丽、和谐、繁荣的家园。

作者:王碧炜 王海斌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