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以法治保障善治、以共建促进共享,统筹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防各项工作,探索出一条“建治守”协同并进的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把美丽家园建设好,群众生活“富起来”。做强特色产业。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培育行动,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0家,累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20个,带动发展青柚、芒果、柑橘等热区林果产业29.6万亩,推动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提升。建设幸福村庄。深入实施“绿美村庄”建设工程,推进民居改造、基础设施升级,因地制宜打造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景观等“六微”项目350余处,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迈进。做活“边境旅游”。依托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果和边境自然风光、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餐饮、休闲茶苑、瑶药体验等新业态,打造八条半、三公主瑶药营地等旅游点,八条半小组入选省级“最美乡愁旅游地”。
把民族团结维护好,基层治理“优起来”。优化网格治理体系。构建城乡网格4262个,选派4361名干部担任网格长,全面履行矛盾排查、民生服务等职责。创新推行“112234”工作法,开展“千名干部访万户 群众评议考干部”行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0余件,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做实矛盾排查化解。推行党建引领“三个三”矛盾调解机制(创优3种排查方式、实行3级预警、进行3次调处),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排查纠纷1455件,成功调解1401件,成功率达96.29%。深入推进交融互嵌。常态化举办“盘王节”“花山节”“六月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累计创成国家级示范单位2个、省级40个、州级70个,建成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营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把神圣国土守护好,边境管控“稳起来”。建强国门党建。实体化运作国门党建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在4个抵边乡镇成立党政军警民一体化联席会议,深入开展“百里边关铸堡垒”军警地共建行动,实施抵边村“查强补”行动20余次,不断巩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格局。压实守边责任。全面推行“段长制”,将边境线划分为50个责任段,设立县、乡、村级段长321人,逐级包保、分段负责,形成责任闭环,确保每段边境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强化思想引领。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党员教育、学校教育、群众宣传全过程,组织党员签订禁止参与“引领带”承诺书,成功创建“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4个,推动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人人守边”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