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当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胶林已在静谧中悄然苏醒,割胶刀划过树皮发出清脆的声响,被当地村民唤作“黄金液”的乳白胶乳从树干里淌出,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34031亩橡胶林似一座“绿色银行”,为边疆群众“储蓄”着触手可及的幸福。
“金液”淌出致富路:从肩挑背扛到家门口的“黄金工厂”
胶农李红兵家有30余亩橡胶林,过去,他收完胶后,要等着商贩来收才能出售,还有中间商赚差价。然而,2023年7月,沪滇协作投资1400万元的橡胶加工厂在班洪乡芒库村拔地而起,距他家的胶林仅百余米。李红兵说:“现在收完胶,推车几分钟就能到交售点,成本节省了,收入增加了。”这座“黄金工厂”是班洪乡盘活传统产业的关键举措。作为全乡支柱产业,橡胶虽扎根多年,但因缺乏深加工而“高产低收”,胶农只能以原料价销售生胶乳,附加值微薄。在沪滇协作项目支持下,工厂以“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运营,日加工能力超30吨,年产值突破3661.96万元。投产两年来,带动全乡1379户6068人发展橡胶产业,户均收入达3.26万元,村集体增收25万元,昔日“废胶”淬炼成了“真金”。
“绿色银行”储幸福:党建金钥匙解锁共富密码
近年来,班洪乡党委将党组织嵌入产业脉络,乡党委、政府联合耿马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临沧综合试验站、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临沧试验站)和沧源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了4期245人橡胶产业技能培训,建立1个橡胶白粉病监测点,持续跟踪指导橡胶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确保橡胶产量和质量得到保障。村企民“三股绳”拧合力,农户守护胶林,村集体收取租金,企业包销兜底,形成“胶农勤割、工厂精炼、集体增收”的良性循环。这片“绿色银行”的“储蓄业务”日益多元,胶农利用林下空间种植魔芋500亩,2024年测产平均亩产达到2.094公斤,亩产值1.2万元,可实现增收600万元。
如今的班洪乡,橡胶树流淌的“金液”正转化为群众生活的甘甜,2024年,全乡橡胶产量达5625吨,实现产值4500余万元,今年的橡胶采割工作正稳步推进。下一步,班洪乡将继续以党建之笔蘸取“金液”,在绿水青山间写下“两山”转化的生动注脚。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