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田蓬镇龙哈村的边境山地上,一片片仙人掌以绿意改变着这片土地的发展。这个曾因土地贫瘠、劳动力外流而发展乏力的中越边境村寨,如今通过发展仙人掌种植等,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边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龙哈村的转变,始于“党组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的落地。村党组织牵头引进企业,将800余亩撂荒的贫瘠土地盘活为仙人掌种植基地。企业带来技术与市场,村集体协调土地流转,农户则通过土地租金、基地务工、分红实现“三重增收”。曾经的“荒山”,如今蜕变为边民的“致富园”。
耐旱耐贫瘠的仙人掌,恰是这片土地的适配产业。随着种植基地铺开,有效破解了土地闲置问题,让不少外出务工者返乡就业。据统计,基地每年提供1.2万余人次务工岗位,村民日薪120元,年务工收入超140万元,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年增收12万余元,“固边、稳边、兴边”的良好势头逐步显现。
从“刺”破发展困境到以“绿”富了边民,龙哈村的实践为边疆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接下来,当地计划延伸产业链,开发仙人掌深加工产品,让这带刺的“希望之绿”在边境村寨扎得更深、结出更丰实的振兴果实。
记者 黄鹏 通讯员 宋传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