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马关:向促进产业兴旺“富口袋”持续发力

来源:马关县融媒体中心       2025-08-04 09:39:01       【字体: 大    中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促进边境群众增收的重要手段,以打造边境幸福村升级版为抓手,将边境各族群众紧密联结,共同学习产业技术、开拓市场,让边民腰包鼓起来、村庄美起来、人心聚起来,为推进兴边富民、稳疆固边打牢坚实基础。

从“土里刨食”到“土里生金”的转变

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翁万村,依托板蓝根特色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径。2020年,村民熊明山率先尝试种植了10亩板蓝根,次年便收获10万余元纯利润,在熊明山的带动下,板蓝根种植产业从个人尝试走向了全村推广。2022年,村里顺势成立了马关县高寒种植专业合作社,构建起集种植、收购、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合作社积极与广西、贵州等地的收购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板蓝根的销售打通了渠道,让种植户们不再为销路发愁。目前,翁万村板蓝根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更让他们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许多原本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纷纷回到家乡,参与到板蓝根种植中来,乡村的活力被充分激活。

致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欣喜

小坝子镇田湾村地处边境,过去因产业单一、交通不便,村民收入受限。“守着青山绿水,却找不到致富道路”,曾是不少村民的无奈。近年来,在兴边富民行动、边境幸福村建设等政策扶持下,村“两委”依托当地气候条件资源优势,精准选定百香果作为主导产业,带领村民踏上转型之路。据统计,目前全村共有600余户群众在村支书王海培的带领下一起栽种百香果,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预计产值达1.16亿元。曾经,田湾村石仁脚村小组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村内产业发展滞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从无到有,今年,全村31户有28户种植百香果共400余亩,预计产值380余万元,目前,种植户已在陆续产生收益。石仁脚村在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种植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效明显。

边境线上的“甜蜜事业”

木瓜是金厂镇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之一,全镇种植面积突破800亩,年产值达3200万元。除了木瓜,苹果蕉也是近年来金厂镇发展的一个产业新品。因苹果蕉口味独特,有较强的植株抗病能力,而受到种植户青睐。种植户王应凯及伙伴共同发展的8万棵苹果蕉,预计今年可产800吨,产值可达1200余万元。金厂镇以产业富民为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攻坚、产销联动“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打造木瓜特色产业链条,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澳洲坚果变身边境村寨“黄金果”

近年来,夹寒箐镇牛马榔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锚定“一村一品农业产业示范镇”发展目标,积极争取上级产业扶贫资金,以合作社为依托,成功将澳洲坚果打造成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澳洲坚果不仅仅是农产品,更成为了美食文化的主角,创新开发出坚果饮料、坚果烙饼、坚果饼干、坚果包子、坚果炒鸡等一道道以坚果为核心的甜品、菜品。目前,合作社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达2800余亩,2024年产量达35吨,带动18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累计实现增收40余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空巢村”到“共富村”,如今的马关县边境村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真正实现了“富口袋”与“美家园”的双赢。这些边境村寨的蜕变,不仅让边民腰包鼓起来,更让边境线更加稳固繁荣。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