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坚持“党建引路、产业铺路、走稳群众就业路”的工作思路,持续探索抓党建促产业带就业的新路径、新方法、新举措,多元化拓宽乡域就业空间,主动推动农村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探索“旅游+就业”,依托翁丁品牌效应,构建“村党总支+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搭建村民就业创业平台。吸纳翁丁新村156户农户全覆盖加入旅游合作社,日均50余名村民以“工分制”方式参与景区旅游服务;协调沧源景兰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为村民开发提供景区解说、消防安全、游客服务等9类服务性岗位,让群众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用好翁丁旅游“辐射圈”,在新村扶持开办农家乐、特色民宿、小吃店等经营主体14家,帮助群众多渠道增收。
抓实“主体+就业”,把培育市场主体作为“增投资、促转型、助发展”的“头号工程”,争取企业入驻和项目落地,拉动群众就近就业。充分发挥就业帮扶车间建在“村里头”的优势,探索和推广“企业+车间+农户”模式,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2025年,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之一的沧源蒙友烤烟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吸纳就业100余人,共发放工资报酬180余万元。聚焦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目标,统筹管理使用保洁员、生态护林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83人,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推广“产业+就业”,充分发挥烤烟作为全乡农民增收最快、税收贡献最稳、发展势头最好的龙头产业作用,持续扩大烤烟产业本地用工需求。2025年,全乡361户1265人种植烤烟7557.8亩,预计实现产值3400万元,户均增收9.4万元,烟叶收购量、总产值等8个指标实现7年连增,一个烤烟季就可解决630多名农村群众季节性就近就地就业问题,实现就业收入900多万元。持续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全乡荷兰豆、大白豆、香椿、姬松茸、羊肚菌几个带链产业共带动9个行政村696户群众直接增收814万元,实现户均增收11700元,吸纳村民在“家门口”务工3600余人次,推动乡村产业成为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主要载体。深化“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培养本土农业技术特长人才63名、传统建筑技能人才21名、致富带头人3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