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哈乡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基地内,坝那村委会曼丙村小组连片的木豆植株翠绿挺拔,鲜嫩茎叶挂满枝头,微风拂过,山间萦绕着阵阵药香。村民们手持工具,有条不紊地开展收割、晾晒、烘干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曼丙村于去年8月启动的木豆药材种植计划,迎来了首次采收。
采收现场,西双版纳承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穿梭在田间,反复叮嘱采收细节:“采收时要留30厘米根茎,方便后续生长,茎叶得按标准晾晒,保证药用成分不流失!”经测算,此次曼丙村6.2亩木豆种植面积共收获药用茎叶950公斤,预计为村集体带来超1.2万元收入。“木豆特别适合橡胶树套种,不用额外占耕地,还能多一份收入,管理起来省心又省力,日子越发有盼头啦。”参与采收的农户笑着说道。
据悉,木豆一年可采收2次,随着种植技术逐步成熟,后续有望实现一年3次采收,持续为村民带来稳定收益。
木豆为豆科木豆属植物,从药用价值来看,其茎叶具有解毒消肿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水痘与痈肿疮毒;种子则能利湿、消肿、散瘀、止血,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衄血、便血、疮疖肿毒、产后恶露不尽、水肿及黄疸型肝炎。
景哈乡光照充沛的得天独厚环境,不仅能满足木豆全生长期的生长需求,更能有效助力药用成分积累;同时,当地林下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疏松透气且排水性佳,结合天然绿色生长环境,从源头保障了药材的优质性。
曼丙村小组此次木豆种植的成功,离不开多方支持与科学规划。该村紧紧依托2024年景哈乡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建设项目,充分发挥木豆“养护门槛低、环境适应性强、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优势,实现作物特性与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的精准适配,为特色产业落地见效筑牢根基。这种“项目赋能+作物优势+资源适配”的发展模式,不仅高效盘活了闲置林下资源,将“沉睡资源”转化为“增收资产”,更探索出一条契合边境村实际、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特色产业增收之路。
为确保种植成功、收益落地,景哈乡金航农村集体经济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全程提供保障。公司不仅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制定详细种植标准与管理规范,还在种植前期主动对接多家中药材收购企业、药企,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彻底打消了村民“只管种、不管销”的顾虑。“有技术指导,还有收购保障,我们种得放心、收得踏实!”坝那村委会副主任尖二表示。
“曼丙村木豆种植的首次丰收,是景哈乡深耕传统特色药材产业、做好林下药用文章的鲜活实践,更是探索边境幸福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成果。”景哈乡党委委员、人民政府副乡长车门表示,近年来,景哈乡结合自身生态优势与傣医药资源禀赋,以“政府+药企+强村公司+村委会+农户”模式推动特色药材种植,从“概念融合”到“系统落地”,构建起“生态保护+经济收益”新格局,同时推出农闲时130元/天的灵活用工机制,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增收。下一步,景哈乡党委、政府将继续盘活林下资源,推广木豆、金毛狗蕨等药材种植,提升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水平,让更多农户借“药”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药用动力”。(记者 陈思蒙 通讯员 李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