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卡场镇黑河村委会永红村的茶园里,嫩芽吐翠,茶香氤氲。作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科技特派队茶园管理技术示范点,永红村依托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项目,实现从“经验种茶”到“科技管园”的蜕变,同时积极探索茶叶绿色高值化加工与品牌建设路径,交出了一份边境茶村的绿色亮眼答卷。
永红村的茶园(资料图)。
永红村地处中缅边境,是典型的高原云雾茶区。永红村民小组组长杨恩伟说:“过去,茶农全凭经验施肥、打药,导致茶叶产量低、品质参差不齐、亩均产值低。”茶园缺乏科学管理技术、茶叶缺乏绿色高值化加工技术、产业缺乏号召性品牌,产业发展陷入“低产低效”瓶颈。
为破解这一问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联合盈江县茶叶技术推广站、卡场镇党委、政府,在永红村建设茶园管理技术示范点,通过科技特派队组织茶叶种植、土壤改良、绿色防控、茶叶加工等领域专家,为茶农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以“实地调研+定制方案+落地指导”模式,为当地茶产业注入科技动能。
2023年至2024年,科技特派队组织专家、技术骨干多次深入永红村,围绕茶树科学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园精准施肥、越冬翻园等核心内容开展专题培训。同时,科技特派队还引入茶叶绿色高值化加工技术,指导茶农改进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环节,提升茶叶品质与附加值。科技特派队通过“田间课堂+手把手实操”“厂区课堂+手把手实操”模式,将“纸上技术”转化为茶农可掌握的“手上功夫”。据统计,永红村改造后的茶园年平均增产超30%,产值提升40%以上。
永红村的茶叶(资料图)。
在驻点服务期间,针对茶园土壤肥力衰退问题,科技特派队联合盈江县茶叶技术推广站,为永红村引入“有机堆肥+间作绿肥”复合生态模式,指导茶农增施有机堆肥,提升土壤碳含量与微生物活性,并发放绿肥种子,推动茶园间作绿肥植物,实现“肥土固碳、提升生物多样性及稳定性”多重效益。
村民杨恩福说:“现在茶园全都按绿色食品茶园标准管理,施的都是有机肥、农家肥,去年盈江县茶叶站给的绿肥种子,2025年长出的茶芽又长又肥,产量特别好。”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永红村春夏两季茶鲜叶产量已超50吨,预计年底总产量超100吨,每亩为农户增收1000元以上。科技特派队协助永红村延伸茶叶产业链条,不仅实现本地精加工,还为其他茶叶初制所提供代加工服务,让昔日茶园焕然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