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加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5-10-11 09:06:54       【字体: 大    中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打通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金融资源下沉效率的核心抓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202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文山州分行立足区域乡村振兴实际,制定《文山州2025年度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安排》,以涉农金融机构为主体,启动“整村授信”升级“整县授信”工程,旨在构建覆盖全州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数据动态更新、融资需求高效对接的农村信用体系融资服务新格局,为乡村产业发展持续注入金融动能。

扩量提质,补全信用画像。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文山州分行动态采集更新农户信息的指导要求,文山州涉农金融机构迅速组建专项工作组,抽调181名业务骨干,携带移动终端设备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商铺,开展“地毯式”上门采集信息工作,详细了解客户经营状况、资金需求和资产负债情况,结合大数据分析,精准进行信用评级并测算授信额度。截至2025年9月15日,深入全州3186个村小组开展农户全覆盖走访,累计采集、更新和新建农户信用档案8.23万户、企业信用档案523家,补全了偏远地区、长期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等农户信用信息空白,为后续评级授信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今年以来,全州新增评定信用农户1.4万户,推动信用农户评定总数占全州农户的79.2%,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面分别达80%、82%。

提速增额,赋能产业发展。为更好发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边境幸福村建设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文山州分行要求文山州涉农金融机构在深度应用信用创建成果上持续发力。一是通过“现场采集信息+半小时预授信(增额)+2天内签约放款”模式,大幅缩短融资周期。获得授信的农户与企业,无需重复提交材料,通过手机银行即可实现“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还”,真正做到“资金随用随取,利息按日计算”,降低了融资时间成本与财务成本,提升了融资便利度。二是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根据客户生产周期、经营变化实时调整授信方案,实现金融服务与客户需求的深度匹配,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服务精准度。三是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引导信贷资源重点投向辣椒、蔬菜、肉牛等地方特色产业。截至2025年9月15日,全州已完成动态更新农户授信1.78万户,总额35.08亿元,其中签约4761户,签约总金额9.93亿元,523家企业获得授信1.67亿元,助力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推动特色农产品从“零散种植”向“规模化集群”发展。

精准宣传,厚植诚信文化。针对部分农户信用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文山州分行督促涉农金融将“征信宣传”与“上门服务”融合开展,让金融知识走进乡村、贴近群众。一是在信息采集时,主动向村民讲解征信知识、信贷产品与风险防范要点,通过“家门口办业务、面对面解难题”的便捷服务,增强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二是利用“金融夜校”开展政策宣讲,紧扣群众关切,通过“守信履约受益”“失信违约难贷”等身边案例,让“信用是无形财富”的观念深入人心,破解“不借款=信用好”的认知误区,共育“信用有价”金融生态环境。截至2025年9月15日,共开展宣传107场次,覆盖群众3500余人次。(记者 蒋京方 通讯员 胡学仕 黄连慧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