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里卡:“党建+民族团结”打造边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基层治理样板

来源:盈江县委统战部       2025-02-14 09:38:25       【字体: 大    中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立足边疆、边境、民族等实际,聚焦“党建+民族团结”赋能边境村寨基层治理工作,打造了一批边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基层治理“新样板”,弄璋镇古里卡村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古里卡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民族团结”模式叠加赋能,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建与业务工作提升双轮驱动、协同推进,带领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同向发力,不断增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6年,被评为盈江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21年,被评为德宏州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被评为云南省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

 

党建引领明方向 夯实基层治理“基本盘”

古里卡村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突出党建引领,村党支部把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美化、民族团结、文体活动、普法宣传等和谐村寨建设融入主题党日重要内容,以“主题党日+文体活动”“主题党日+民族团结”“主题党日+普法强基”等形式,全面激发党员和群众建设和谐村庄的内生动力,建立了村规民约、志愿服务队、“门前三包”等制度。设立党员示范路、民兵示范路、妇女示范路,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组织群众房前屋后广植本地花草树木,建设微田园、微果园、微花园。党员示范带头,以厚植乡风文明为突破口,吹起全村“向善风”。以村规民约作为加强基层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抓手,规范自治、强化德治,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民族团结聚合力 激发基层治理“动力源”

在古里卡村,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村民自发组织的运动项目日益增多,除了篮球赛,还有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村党支部在引领提振基层治理精神上做文章,围绕民间篮球赛竞技活动,以党员带头、村民自行组织等方式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举办篮球比赛,打造全民健身文化品牌。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充分发挥新时代文化阵地思想引领作用,组建少数民族志愿服务队,每年开展道德讲堂、民族歌舞展演、民间篮球赛等文体活动30余次,参与志愿者达400余人,占全村人口一半以上,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愿景,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融合力量暖民心,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新模式”

古里卡村坚持党建引领,以“10联户网格”为抓手,划分为19个网格,由19名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织密管护服务“网”,坚持一网多治,做到“一户不少、一人不漏”,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50余个,推动村庄治理“一网覆盖”。从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出发,结合民族歌舞展演、“村BA”、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等活动,用活普法队伍力量,每年开展妇女维权、婚育新风、矛盾纠纷化解、交通安全、防溺水知识等普法宣传20余次,覆盖群众800余人次,营造出邻里守望、文明和谐、友善互助的社会氛围,使基层治理由“冷冰冰”变成了“暖洋洋”。古里卡村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鼓励村民多读书、多看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种植养殖技术,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制定书籍管理制度,提高农家书屋利用效率,促进运行有序、服务入心。

如今的古里卡村,党的根基筑牢了、内生动力激发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美丽家园建成了,真正实现了由“涣散村”到美丽乡村的蜕变。近4年来,古里卡村集体经济从3万元提升到20余万元;群众人均年收入从7600元增加到14000元;高中生从18人增加到43人,大学生从6人增加到12人。古里卡村民族团结、生活富裕、村庄兴旺、邻里和睦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群众生活蒸蒸日上。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