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503.8公里边境线如银丝带般蜿蜒舒展,串联起青山绿水间的美丽村寨。这里不仅是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屏障,更是边疆党建的生动实践舞台。
近年来,德宏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焦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兴边富民、强边固防、民族团结、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努力构建固边、稳边、兴边、富民新格局,不断夯实党在边疆的执政根基。
支部领航
构筑强边固防新格局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近年来,德宏州不断深化“支部建在卡点上、组织进到楼栋里”工作,基层党组织覆盖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282个抵边村民小组全部单独建立党支部,动态优化建成“链主”企业党组织13个,划分“10联户网格”3.2万个,党组织和党员空白村实现“双清零”,形成“一片一堡垒、一里一防线、10户一单元”边疆治理网络,基层党组织嵌入社会治理全领域、各环节。
在瑞丽市畹町镇,从芒满口岸通道到畹町桥,从国防街社区到法坡联防所,再到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党组织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传承“卫国戍边精神”的党建长廊,守好28.646公里边境线。畹町镇整合资源建设区域性乡镇党校,打造“固边”“稳边”“兴边”3条党员教育线路,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凝聚人心的坚强堡垒、推动发展的坚固基石、维护稳定的钢铁长城。
组织聚力
激活产业振兴新引擎
村村寨寨焕然一新,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走进芒市风平镇和谐村就业帮扶车间,逾百名村民正娴熟地挑拣、清洗、破果、挖浆、检验、包装,一瓶瓶百香果原液新鲜出炉。近年来,德宏州着眼促进农村外出务工返乡回流人员和农村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办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盘活闲置资产5.672万平方米“招小商”,认定就业帮扶车间30个,新增“家门口”就业岗位343个。
推进“旅居德宏”先锋行活动,德宏州全面重塑“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德宏”金字招牌。芒市芒晃村通过推行“企业+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共富模式,2024年文旅产业经营收入达到12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53万元,全村60%以上的家庭年收入达20万元,“失地村”变为幸福村。
在陇川县,“桑园+蚕茧加工+纺织制造+丝绸织造+服装制造”的全产业链模式覆盖2.4万亩桑园,以“托管奖补带”绑定1708户6724名群众共享产业红利,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德宏州始终将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必答题”,推动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强村公司,引导全州341个行政村走“抱团发展”路子,试点实施政经分离改革,走稳产业互联、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共抗风险的组织化发展之路。
党建扎根
绘就幸福边疆新图景
走进云南盈江产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书吧、智慧政务、企业会客厅等功能区布局清晰。“原来需分头跑多个部门办理的手续,现在在园区就能一次办妥。”园区企业负责人施朝斌在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用工许可等手续时说。德宏州发挥沿边优势,实施“双强”口岸园区德宏先锋行动,健全国门党建“五共”工作机制,口岸流量4项指标居全省前列。
在德宏州快递行业党委成立会议上,50名快递员被选聘为“兼职网格员”。他们将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发现并上报城市不文明现象。聚焦快递行业,成立行业党委,通过加强阵地建设、强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做好关心关爱、引导快递员参与基层治理等举措,不断深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助推快递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梁河县勐底社区推行“三色分级处置机制”,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难事分级破解”。近年来,德宏州以“书记领办”驱动,实施五星服务社区党建品牌建设行动,统筹推进红色先锋书记工作室品牌建设,不断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制度机制,有力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提供可持续支撑。
从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的党旗飘扬,到边境幸福村的和谐发展;从产业园区的机声隆隆,到旅居村的鹭影翩跹,德宏州在广袤的边疆热土上书写着现代化治理的时代答卷。每一寸热土见证着“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实践,也成为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注脚。
记者 管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