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边疆党旗红 绘就兴边富民新画卷

来源:临沧市广播电视台       2025-07-02 09:26:59       【字体: 大    中  

在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临沧市绵延的边境线上,一幅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临沧市以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为抓手,通过组织强边、富民兴边、开放活边、和谐稳边、守土固边的“五边联动”工作法,持续唱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旋律,让党的旗帜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

戍边战士

组织强边 筑牢边境战斗堡垒

“现在游客都说我们这里是‘最美国门第一村’!”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刺树丫口自然村党支部书记自豪地说。这个距离边境线仅50米的小村庄,曾经是“地无三尺平”的穷乡僻壤,如今已成为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戍边馆、“半山酒店”等特色景点吸引着八方来客。

刺树丫口戍边馆

刺树丫口村从“边境末梢”到“幸福前沿”的华丽转变,是临沧市抓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全市实现边境村(社区)党员3人以上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全覆盖,创建“云岭先锋”品牌25个、省市示范党支部180个。边境线上,一个个党支部就像永不褪色的界碑,牢牢扎根在祖国最前沿。

班洪乡的蜂农在检查蜂箱

富民兴边 甜蜜事业助农增收

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的养蜂基地里,蜂农们正忙着检查蜂箱。“去年我家靠养蜂增收了5000多元!”村民艾叶笑着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的专家指导下,当地创新“政企科村”联动模式,进行精细化蜜蜂养殖,推动沧源黑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4年带动蜂农户均增收4500元、人均增收1500元,蜜蜂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80多万元。

临沧市通过开展“百企联村”行动,组织73家企业与44个抵边村(社区)结对共建。数据显示,沿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所在县平均水平的20个百分点以上,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效显著。

清水河口岸智慧化通关设施

开放活边 口岸经济活力迸发

“现在通关只要20分钟!”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清水河口岸,跨境货车司机王师傅为“随叫随办式”服务点赞。今年“五一”期间,该口岸出入境旅客量突破历史峰值。

作为“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临沧致力于打造“双向开放枢纽”,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抓实“双强口岸”创建,开创了“延时服务式”“随叫随办式”等服务模式,以“党建一体化”格局提升通关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口岸影响。2025年以来已实现公铁联运4871个集装箱,带动进出口贸易额8.95亿元,成为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重要节点。

沧源县勐董镇龙乃村党总支书记赵爱军在授课

和谐稳边 “双语调解”促团结

“聂唠喽勐(好好说话)!”在沧源县,这句佤语成了调解纠纷的金钥匙。近年来,沧源县针对辖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域特点,创新“聂唠喽勐”调解工作法,发挥乡贤寨老的力量,广泛获取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并从当地有威望、懂法律、热心调解工作的群众中,组建“佤汉”“傣汉”等双语调解队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推动矛盾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全市2461名“自然村长”走村入户,2024年以来累计走访群众465.4万人次,排查隐患10290处,化解矛盾纠纷9137件,解决群众诉求10433个,用“铁脚板”走出了和谐边境路。

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副支队长杨翔

守土固边 青春铸就钢铁长城

“荣誉属于所有戍边人!”刚刚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杨翔副支队长这样说。在临沧边境管理支队,无数像杨翔这样的守边人,以“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信念,用青春和热血铸起了一道道强边固边的“钢铁长城”,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化防控体系,日夜守护着祖国的西南大门。

从组织建设到产业发展,从对外开放到基层治理,临沧市以党建为笔,以边疆为纸,正在书写新时代兴边富民的精彩答卷,在这片热土上,“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主旋律越发嘹亮。

临沧市融媒体中心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