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坚持党建领航,积极探索“党建+民宿+农户”发展模式,让边境村寨焕发新活力,推动民宿产业磅礴发展,走出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 盘活乡村“沉睡资源”
在打洛镇打洛村委会景莱小组,村党支部积极推行“党员带头+群众跟进”模式,引导村民盘活闲置资源。走进村寨,一栋栋独具傣族特色的建筑掩映在绿树鲜花之中。2021年3月,村民玉应扁将闲置的傣楼改造成“勐海舒灿澜客栈”,在一楼设置民族手作展示区,陈列着傣锦、慢轮制陶等非遗工艺品;二楼结合民族特色打造16间(套)舒适客房,既保留了傣家传统建筑风格,又融入了现代住宿体验。截至目前,该民宿营收已达20万元。“以前村里人大多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玉应扁欣慰地说。
特色赋能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打洛镇居住着傣族、布朗族等各族群众,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为提升民宿吸引力,打洛镇通过“文化+旅游”双轮驱动,积极引导民宿经营者融入民族元素,许多民宿还结合当地香水莲种植、非遗手工艺等资源,打造“住民宿、品文化、享非遗”的沉浸式体验。如今,打洛镇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镇目前共有民宿26家,客房267间,今年1至5月,营业收入约30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像舒灿澜客栈、蘭泰玖零客栈等一批特色民宿,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新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
展望未来 焕发旅游新生机
发展民宿不仅让村民富起来,也让村寨美起来、文化活起来。舒灿澜客栈的成功,是打洛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打洛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农户”模式,鼓励村民盘活闲置农房,发展特色民宿产业,提升品牌影响力,依托中缅边境区位优势,开发“民宿+边境游”特色线路,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让“沉睡”的资源变成“活资产”,赋能打洛旅游新发展。
今后,打洛镇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优化政策扶持,着力推动民宿产业向精品化、集群化发展,申报乡村旅游民宿等级评定,深度融合中缅边境旅游优势,全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民宿品牌。
通讯员 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