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广村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满镇,辖10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哈尼族、瑶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边境村。近年来,大广村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目标,通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民族团结,全力推进边境幸福村建设,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幸福乡村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强党建引领,抓实谋篇布局
一是提高站位谋篇布局。大广村结合村情实际研究制定规划蓝图,村“两委”班子亲自抓,组建工作组,召开会议研究,形成任务清单,与各有关村小组共同推进边境幸福村建设。二是规划引领细化分工。根据《勐满镇边境幸福村实施方案》,细化村组两级责任体系,按照“一村一方案”抓牢“一村一品牌”,制定重点产业、项目等任务清单,以村“两委”班子成员包村负责、村干部包干到户的方式,认领任务,加压驱动,倒排工期,不断推动村庄“大变化”。三是党建引领示范先行。持续推进村小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领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营造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依托村组广播、微信群、群众大会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民族宗教政策法规,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不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
强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以项目带动发展。大广村通过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利用,采用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模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30万元。依托“四位一体”项目,盘活闲置资源,将大广民族文化广场共计13.4亩集体土地出租,为村集体年增收8万元。二是助力党支部作用发挥。大广村积极发展生猪产业,推动勐满科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提升生猪保稳产业扶持项目落地实施,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投资200万元,建成现代化生猪养殖合作社,采用“合作社+群众”的经营模式,带动脱贫户人均增收约2000元。三是拓宽致富新渠道。借助“中老美食街”活动热潮,在老挝咖啡、爱伲鸡稀饭、特色烧烤、舂辣椒等一系列民族美食上谋创新、下功夫拓宽村民增收途径。
强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
一是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实施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项目,投资470余万元,改善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实行人畜分离、开展“厕所革命”,成功开展“拆墙去瓦”试点工作,引导群众拆除围墙28户,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二是成立工作专班,严压工作责任。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负责人、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为成员的“爱卫办”,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创卫的长效管理机制。三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补齐基础短板。以边境幸福村建设为契机,重点实施好道路、水利、人居环境等项目,全面补齐发展短板,提升抵边村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抓实项目清单化,结合整体发展所需和群众“急难愁盼”,突破公共服务配套等“掣肘因素”,全力打造边境幸福村“升级版”。
强组织建设,织密平安脉络
一是“双带”干部赋能,党群连心暖边疆。积极推进村级“大岗位制”,培养“双带”型村“两委”干部,不断织密建强边境基层党组织体系。各村小组党组织通过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结合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主题活动,让各族群众深刻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二是细化网格管理,筑牢边境防线。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五位一体”联防联控体系和五级挂包责任制,深化网格管理,探索“党员+网格员+民兵”基层自治模式,组织全村2000余名群众积极参与强边固防,获评2021年“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三是树先进典型,激励担当作为。优先保障强边固防项目建设,严格实行边境线“五级段长制”,分段挂牌明确责任,以铁纪严风保证边境安全。40余“段长”和党员坚守防堵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彰显责任担当,推动形成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