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小切口”稳步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文山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5-02-12 15:57:08       【字体:大    中  

2024年,文山州持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暖心、贴心、用心”服务,多措并举促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全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28.55万人。

以农村劳动力省外转移就业为关键点,持续抓好稳岗促增收工作。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充分发挥17个驻外劳务工作站“娘家人”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质增效。全州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080场次,邀请7513户企业参加,发布就业岗位信息60.53万余条,进场求职14万人次,7.98万人达成就业意愿;通过专车、专列、专机和自驾交通补贴等形式“点对点、一站式”安全有序、有组织地输出务工人员10.86万人;先后派出稳岗拓岗工作组81个,对接用工企业1600户,收集岗位3.36万个。

以建设特色就业“幸福里”社区为突破点,持续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文山特色就业“幸福里”社区和零工市场,西畴县东升公社就业“幸福里”社区被认定为省级首批11个就业“幸福里”社区之一,获省级奖补资金200万元。全州建成就业“幸福里”社区6个,为126户用工主体发布招聘岗位信息2.94万条,组织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2.52万人次;建成零工市场10个,月均服务进场招聘用工主体645户、发布招聘岗位信息2.5万条。

以创建就业帮扶车间为切入点,聚力抓好帮扶兜底促进家门口就业。制定《文山州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健康发展九条措施》,成立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和就业“幸福里”社区工作专班,做好广南县“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省级试点、“幸福里”社区创建、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等工作。全州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及监测对象3.92万人,比2023年底的3.74万人增加1751人。创建就业帮扶车间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全州正常运行帮扶车间417个,吸纳3.61万人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0.5万人。

以实施“归雁”工程返乡创业为支撑点,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发展。开展“创业文山·奋斗最美”系列创业兴业先进典型宣传,激励更多创业者学典型、做典型,实现引领一方、带动一片、影响一批的目的;打造马关县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及民族服饰创业街区、广南县杨柳井乡六郎城创业村落等创业载体,在全州营造想干、能干、敢干的创业氛围;选送创业培训讲师华夏代表云南省参加第四届马兰花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获综合能力三等奖,推荐文山市“石漠花开变黄金”创业项目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总决赛获乡村振兴赛道三等奖;全力推进“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与全省同步启动“云岭创业贷”,积极学习借鉴昭通“兴昭惠民卡”推广经验,与农信社联合推出“返乡创业贷”,2024年全州发放创业贷款4.24亿元扶持1987人(户)创业,带动(吸纳)6007人就业。

以精准职业技能培训为着力点,助推务工人员稳定就业实现增收。印发《文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全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的通知》,进一步严格技能培训管理,提升培训质量。建立“培训+岗位推荐”“培训+订单”“培训+产业”等培训模式,围绕“丘北纺织工”“文山三七产业工”等劳务品牌开展技能培训,紧跟时代发展推出直播、电商等“村播助农”培训模式。培训后就业率显著提升,平均月收入明显增加。

以抓好就业创业服务为落脚点,实施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以“人社局长进校园”活动和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进校园“六进”活动为载体,做好文山学院、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全州累计建成就业见习基地572个,新开发见习岗位1183个,新增就业见习524人。2024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移交文山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共7041人,已落实就业去向6770人,就业率达96.15%。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