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的新春佳节氛围,昭通市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四个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春节期间接待游客超2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2亿元,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
一是以红色文化为媒介促“三交”。威信县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当文化“红”遇上新年“红”,红色文化丰富了新年的色彩,红色旅游也让春节更“红火”。各族游客选择在春节期间踏访扎西会议会址、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和扎西会议纪念馆等红色景区景点,怀着对新年的期许,在“春节红”中感悟“革命红”。今年春节期间,恰逢纪念“扎西会议”9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吸引了大批游客走进红色扎西、追寻红色记忆,也让威信“红色旅游”持续火爆。
二是以非遗为内涵促“三交”。春节期间,昭通古城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不仅让“流量”得以汇聚,更通过深度的文化体验和互动。推出以昭通籍大义滇商李耀庭为创作背景的庭院话剧《壹根扁担》,沉浸式实景演出,让戏剧遇到古城,城因戏火、戏因城热。各地非遗展示活动中的端公戏、打铁花、舞龙灯、苗族刺绣、蜡染等非遗项目让各族群众在欢乐中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通过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非遗的魅力,激发了各族群众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三是以民族节庆为载体促“三交”。春节期间,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威信县围绕苗族花山节这一传统民族节庆,精心策划并开展了“籽籽同心,辞旧迎新”系列活动。彝良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2025年苗族花山节庆祝活动,通过歌舞表演、民族服装选美、篝火晚会等活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加深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一传统民族节庆活动的开展,使各族群众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交流更加深入,交融更加广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是以暖心服务为保障促“三交”。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为切实保障昭通文化旅游市场安定有序,做好安全生产和文明旅游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一个祥和年,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各区(县)文化和旅游局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针对文旅市场的专项检查行动,不断推进文旅市场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工作,以确保文旅市场的安全、平稳与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