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贡山县茨开镇幸福社区是贡山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也是全县唯一成立了社区的安置点。自搬迁以来,幸福社区党总支坚持问题导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在“融”上下功夫,推动“易地搬迁+民族团结”高度融合发展,促进易地搬迁的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推动实现各族群众互融互促,共促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区氛围。
建强基层组织,筑牢各族群众互嵌共融政治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将其转化为社区善治的强大动力。形成党总支引领下“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服务队”的“1+3+1”多元志愿服务模式,壮大工作队伍,为推动易地搬迁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装上新引擎。完成社区干部和工作队两两结对,实施“分组包栋”制度,达到包保到组到栋到户到人,真正实现社区干部与驻点队员“一条心,一盘棋,一股绳”的工作格局。
注重文化融合,筑牢各族群众互嵌共融情感基础。在日常交流中促进融合。发挥好云上乡愁书院、文体队的积极作用,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国家宪法日等为契机,重点做好普法教育、政策法规和消防安全、文明新风倡导、关爱健康服务等宣传,通过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让搬迁群众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融合。在提升服务水平中促进融合。在安置点中心建设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复杂问题一站式受理,让群众“少跑路、办成事”,使安置点群众感受到归属感。在文化传承中促进融合。依托“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系列活动,组建民族文艺队,参加社区内外展演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纽带,推动实现各族搬迁群众互融互促。同时在安置点建设文化走廊,聚焦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等主题,通过绘制文化墙、设立宣传语等方式,厚植搬迁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壮大集体经济,筑牢各族群众互嵌共融经济基础。主动谋划自我“造血”,探索建立党总支领导下的“集团化、产业链式”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同时社区党员为集体经济“背书”,鼓励广大居民积极参与。云常建筑工程公司的10余个班组,带班组长全部为社区党员,带动百余名社区居民参与务工,并做好务工人员管理工作,确保劳务报酬及时足额发放到务工居民手中。优化集体经济收入二次分配,制定《幸福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按照“留一点、发一点、用一点、奖一点、分一点”的思路,贡创集体经济开发中心统筹整合下属集体经济实体收入后,由社区“两委”按程序对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进行二次分配。二次分配资金用于对11个居民小组集体经济创收进行奖励和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上学家庭等公益事业,实现社区小组集体经济共享,有效建立起集体经济收入与社区、居民紧密联系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集体资金发挥绩效。聚焦长远发展,围绕拓宽集体经济开发中心的业务市场,引进入股“家红生鲜”等本土企业,紧盯教育、快递、家政服务企业,搭建贡创启点平台,稳步拓展业务范畴,拓宽幸福社区集体经济“产业链”,推动集体经济走向市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