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县城区设有易地搬迁安置社区5个,安置8166户31377人,形成多民族混居社区。近年来,兰坪县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社区融合,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促进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
加强宣传引导,以公共服务促进民族交往
兰坪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公共服务增进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各民族群众间交流。一是搭建广泛的民族交往平台。兰坪县通过优化社区设施布局,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全覆盖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警务室、调解室、网格室、综治中心的“三室一中心”服务阵地,依托网格化治理模式等,积极搭建各民族群众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力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在享受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二是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兰坪县注重在社区公共服务中融入民族团结元素,通过举办民族团结知识讲座、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发放宣传册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多渠道向各民族群众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和各类民生政策。通过悬挂民族团结进步标语、举办有关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教育培训班等,推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好经验、好典型和先进事迹,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通过开展最美片区、最美楼栋、最美家庭评比活动等,对民族团结、和谐、友好相处的楼栋、片区、家庭进行表彰,大力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树立民族团结、邻里互助的良好风气。
丰富文化生活,以文艺活动促进民族交流
一是大力营造各民族节日一起过的鲜明导向。在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兰坪县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积极举办并参与普米族“吾昔节”、白族“二月会”、傈僳族“阔时节”等节庆活动,加深各民族群众的文化认同。通过大力展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增强社区居民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二是着力加深各民族群众的互通来往。兰坪县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和体育赛事,如民族歌舞大赛、民族服饰展示、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等。同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依托传统节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红色文化等优质资源开展各类活动,先后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进万家”“浓情粽艺迎端午 共谱民族团结情”、2024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万家灯火寻“年味”系列活动等文化惠民演出20余场次,惠及观众5万余人次。组织全民健身篮球赛等系列文化体育活动10余场次。以多彩的活动加深各民族群众的浓厚情谊。三是持续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兰坪县以“沪滇协作”项目为契机,组织开展“沪滇协作 民间艺术传承”培训班、沪滇协作“民间艺术传承公益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拉玛开益、普米族四弦弹奏、普米锅庄搓搓等内容,让群众成为民间艺术的参与者、传承者和分享者。这些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民间艺术技能,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成为连接各民族群众的纽带,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间交流。
扩大关爱帮扶,以帮扶互助促进民族交融
兰坪县各搬迁社区积极建设“爱心食堂”;打造集活动室、阅览室、日间照料区等功能区域于一体的“一站式”养老服务阵地;集儿童游戏区、亲子阅读区、活动开展区、个案心理咨询室、儿童作品展示区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服务阵地。聚焦“单位包楼,干部包户”的一对一帮扶关怀模式,以重点服务与常态活动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各类活动,为辖区内老人和儿童提供多元化综合性服务,通过服务各民族交往愈加频繁,团结,向上向善的社区氛围更加浓厚。同时帮助“一老一小”无法外出务工的家庭劳动力在周边产业基地务工307人次;积极帮助解决辖区内以工代赈项目务工224人、帮扶车间就业3201人、安置公益性岗位4027人、组建“银发护绿队”300人,多措并举实现社区弱劳力、半劳力再就业,有效提升家庭经济收入与社区整体活力。各民族群众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更在精神层面上实现了深度的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氛围。
“叶叶皆同脉,丹心代代传。”兰坪易地搬迁社区各民族群众在共同奋斗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不仅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更让每一个居民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归属感。未来,兰坪也将坚定不移让各民族群众在共同奋斗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共同书写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