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腾冲市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5-02-21 17:59:07       【字体:大    中  

近年来,腾冲市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禀赋,深挖文化与民俗特色,持续提升人文价值,探索创新旅游场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旅产业深度互促,有形有感有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旅品牌。创新“乡村旅游+民族团结”融合发展模式,以旅游景区创建为突破口,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通过共同推动景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提升景区内涵,使景区不仅成为游客观光游玩的场所,更是体现民族文化特色、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展现民族团结成果的舞台。江东社区、水碓社区、三家村入选第一批云南省金牌旅游村,东山草原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梦幻腾冲》升级展演,获评文旅演艺精品IP奖。高黎贡荒野厨房入选美食旅游创新发展案例。滇西抗战纪念馆成功晋级国家二级博物馆。“一城双5A”效应持续释放,腾冲市入选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榜单,连续7年荣登中国旅游百强县市榜。

构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精神家园。一是组织专业人员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佤族清戏,傣族嘎光、傣戏、麒麟舞、白象舞,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跳嘎、三弦舞,阿昌族蹬窝罗等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得到有效保护,全市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360项,其中:代表性项目名录133项,国家级3项;代表性传承人227人,国家级4人。二是加大对各民族文化的培训力度,先后在滇滩棋盘石、清水中寨等开展多期农民画培训等活动,加大民族文化的传承力度。三是积极引导支持举办民族节庆活动,成功打造泼水节、刀杆节和阿露窝罗节等一批具有腾冲特色,深受各民族群众喜爱的节庆活动品牌,逐步形成了“天天有歌舞”“季季有比赛”和“年年有演出”的目标。腾冲市2024年“四季村晚”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我们的节日·元宵节”系列活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五个大家系列”专场活动集中展示了各民族的歌舞演艺节目,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喜爱。

提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幸福指数。腾冲市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充分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参与旅游发展。司莫拉景区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周边村寨开设民宿、农家乐等10余家,周边群众就近务工120余人,让各族群众吃上了“旅游饭”。2024年,司莫拉佤族村接待游客43万人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884元,接待各级考察团1100余场2.5万人次,合作社实现收入110余万元,实现分红39.2万元。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8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7万人。2024年1月至12月,腾冲市接待旅游者总人次2162.53万人次,旅游总花费298.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2%和15.18%。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