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怒江州把激活乡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村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在全州选定20个村作为第一批农文旅融合示范村,积极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科学谋划,精心布局,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模式。在示范村建设中,秉持科学规划原则,凸显地域与民族特色。依托“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思路,结合各村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泸水市古龙坝村依托稻花鱼、山地红软米等特色农产品及稻田养鱼基础,布局产业,绘就田园风光。福贡县老姆登村茶厂小组依托茶产业,打造茶文化体验区,融入傈僳族文化,开展歌舞表演等活动,让游客在品茶的同时感受民族文化魅力。贡山县独龙江乡孔当村凭借独龙族文化与自然景观,建设非遗工坊与家庭作坊,提供独龙毯编织体验等服务,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党建引领,创新机制,谱写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新篇章。以“一个核心、三个业态、四个机制”为依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建立“政府引导+村民主导+高校指导+企业参与”的乡村建设新模式,全力推进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建设。20个示范村以工代赈招聘用工2558人,累计发放工资2150.2361万元。已运营村庄吸纳本地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00多人,月平均工资约2200元。各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情况、招商状况,建立了一村一利益联结方案。
精准招商引资,强化产业带动,共筑乡村经济发展新高地。坚持运营前置,招商引资引入市场主体,推进示范村运营管理。泸水市阳坡引入“先锋书店”,开业后走红网络,吸引大量游客。怒江文旅集团引入滑翔伞项目,增加项目知名度。福贡县拉马底村引进地平线公司,开展户外项目带动村民就业。贡山县以精品酒店和高端民宿为切入点,引入多家高端酒店和精品民宿运营。
夯实项目基础,提升村容村貌,构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建设为契机,以“千万工程”、人居环境提升为抓手,持续推进“一水两污”、沟塘河渠、畜禽粪污处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整治等重点工程,统筹“村、山、水、林、田”五要素融合同框同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新建农村“两污”设施27个,提升改建农村厕所44座,提升农村道路23732米,拆除临建违建53处,提升改造房屋211幢,新增绿化面积达9483平方米,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